武漢機場3號航站樓計劃本月底投入使用

圖:在鳳頭造型塔臺映襯下的T3航站樓,月底將投入使用 攝影:魏錸
作為國內第四大航站樓,天河機場T3航站樓正在進行最后的沖擊,計劃本月底投入使用。
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現場探訪發現,T3航站樓在最后設備安裝、裝飾時也有不少“尖板眼”:國內首個采用最先進的“毛細管”空調系統,制冷制熱同時保證室內幾乎無吹風感、無噪音。候機大廳采用空氣采樣報警設備,靈敏度是傳統型的1000倍,讓火情第一時間被發現。5層結構的玻璃幕墻,減少輻射又確保安全。
據了解,T3航站樓開通后,旅客從航站樓開始,從辦票至登上飛機,最遠步行行程約680米。
國內最先進空調系統護航
走進T3航站樓,隨處能見到作業的工人。“腳底下,就是讓整個機場冬暖夏涼的‘毛細管’空調系統。”中建三局總承包安裝分公司天河機場T3航站樓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系統是在每層地下鋪設藍色細管網,再通過吹風口出風。

圖:布置在地板下的“毛細管”空調系統 攝影:魏錸
該負責人解釋,傳統空調系統主要通過空氣對流換熱,溫度和濕度不能分開調節,而該系統通過管內的水實現熱輻射,溫度和濕度可分開調節。“打個比方,傳統的對流式空調類似于向盒子內吹入冷空氣或熱空氣,來調節溫度。‘毛細管’系統則是盒底的小水管與盒內空氣通過輻射進行冷熱交換,實現溫度調節”。
據介紹,“毛細管”空調系統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空調系統,且天河機場T3航站樓也是首個采用該系統的最大機場項目,在制冷制熱的同時,保證室內幾乎無吹風感、無空氣流動帶來的噪音,對于空調敏感癥者來說是一大福音。
報警系統能更敏銳感知煙霧
記者看到,出入境聯檢單位和國際航班登機口集中在T3航站樓每一層正中心位置,與航站樓出入口、綜合交通樞紐等距離最近。據悉,整個航站樓共192個衛生間,廁位近2000個,男女蹲位比為4:5,衛生間標識非常醒目。
抬頭向上看,T3航站樓內吊頂為菱形鏤空狀,結合屋面天窗構圖形式,在天窗區域嵌入三角形穿孔板。據介紹,這樣的設計既可將自然光理性引入大廳內,還可將天花板上的燈光層層過濾,引入室內,營造星河璀璨的室內景觀,體現荊楚文化的恢宏氣質和浪漫情懷。“煙感報警系統也進行了升級。”上述負責人說,T3航站樓室內最高處為20米,常規煙感報警系統無法達到要求。所以,航站樓大吊頂內部都采用空氣采樣報警設備,原理是探測器由吸氣泵通過采樣管,對防火分區內的空氣進行采樣。空氣采樣到主機,再由里面的激光槍分析,得出空氣中煙霧粒子的濃度,若超過預定值主機就報警,能盡早發現火情。

圖:菱形鏤空的吊頂,如星河璀璨 攝影:魏錸
據悉,空氣采樣報警設備對火警的靈敏度,是傳統型的1000倍左右。
最大限度減少入室的輻射熱能
漫步每一層候機大廳邊緣,均可通過玻璃幕墻看到大武漢。
記者了解到,T3航站樓的幕墻玻璃多個方面有具體標準。為保證透光性,避免影響視線,T3航站樓選用了各項數據較折中的綠色。為保證安全性,除采用鋼化玻璃材質外,還使用了“玻璃+軟膠+玻璃+真空+玻璃”的5層結構。
因為武漢夏季酷熱,玻璃幕墻和暖白色金屬外圍護體系,還可最大限度減少進入室內的輻射熱能,有效降低能耗,減少運營成本。
在國際、國內出發大廳,這里設有中轉旅客休息室。首先躍入眼簾的是50平方米左右的休息空間,再往里走是淋浴房間,每間淋浴房約5平方米大小。
據介紹,國際出港旅游旅客進入T3航站樓,經辦票大廳辦理手續,通過安檢通道進入候機廳,最遠步行行程約480米。國內出港旅游旅客步入辦票大廳,值機托運,進入兩側國內安檢區安檢,經自動扶梯下入候機廳驗票登機,最遠步行行程約680米。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蘭州機場規劃獲批 2045年滿足旅客吞吐量6千萬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