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協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在京成立
圖:第一屆中國航協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第一次會議現場 中航協供圖
根據《民航教育培訓發展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民航人才總需求量超過10萬人。預測到2035年平均每年航空就業市場需求不少于2.5萬名民航從業人員。隨著職業型、技術應用型、高層次研究型、技術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對職業教育培訓提出更高要求,國內民航教育培訓發展顯現出不平衡。相關院校培養能力不足、招生選拔和培訓機制不夠健全、民航專業人才培養效率低、院校教育與實際運行存在一定脫節、民航人才培養質量待提高等問題依然存在。
為推進行業人才培養,開展教育政策研究,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促進行業文化發展,9月17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航空運輸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以下簡稱:“教培文分會”)在京成立。來自航空公司、民航專業院校、開辦民航專業的業外院校、出版機構、文化傳媒機構等100余家會員代表參加了第一屆中國航協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第一次會議。民航局人教司副司長陳朝霞、李軍理事長到會場并講話。
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教育培訓文化工作報告》、《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組織與工作規則(草案)》、《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會費執收辦法(草案)》、《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第一屆委員、會長和副會長選舉辦法》。會議選舉潘億新為會長、選舉吳仁彪、唐慶如、閆植林、黃永寧、謝長慶、章恒龍、宿繼承、丁波、薛松、張鵬、胡波為副會長,聘任馮潤娥為顧問,劉麗娟為總干事。
圖:中國航協理事長李軍在會上發表講話
中國航協理事長李軍表示成立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主要任務是為行業和會員服務,促進民航教育培訓發展。他指出,要落實建立民航強國的戰略部署,推進并完善職業培訓體系,積極推進教育培訓向多元化培訓轉型。培養和擴充高素質民航人才,加強隊伍作風和能力建設,做好民航教育培訓綜合調研工作,積極推進航協培訓中心組建,完成對民航專業院校提供航空運輸專業診斷與改進的咨詢和服務工作。同時充分發揮會員作用,推行行業標準、促進行業內合作,在行業教育培訓與文化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明確導向、破解難題、推行標準、編寫教材、加強師資、促進合作、搭建平臺等工作抓手促進民航教育培訓的發展。
民航局人教司副司長陳朝霞充分肯定了中國航協組織帶領會員單位在教育培訓和文化方面做的工作,并為分會工作提出幾點希望:一是分會要把握好民航專業人才需要的契機,補齊行業專業人才數量、質量、結構等方面短板,聯合民航教育創新聯盟做好工作;二是推動國家職業技能教育改革,實現產教融合;三是進一步明確行業協會的功能定位,為行業人才培養做支撐,發揮協會更多作用。
中國航協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會長潘億新表示,教培文分會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繼續做好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工作,分會成立順應了國家政策和改革方向,符合行業發展趨勢,協會正在努力推進教育培訓拓展轉型,建設民航職業技能標準體系培訓體系和評價體系。分會將在教材建設方面,邀請行業專家參與教學教材的分析確保教材符合行業標準又具有權威性和實用性,此外結合協會研究的課題,根據協會社團標準等核心資源編寫教材,逐步建立教材體系;在師資建設方面,做好民航乘務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并推廣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體系;充分發揮平臺作用,推動研究成果的工作,夯實標準建設,推動教材建設、師資建設及規范建設;繼續加強行業文化建設,持續做好相關工作,為民航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會議認為,成立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是為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民航職業教育發展,完善民航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體系,促進民航人才素質的全面提升,發揮好行業協會的導向和平臺作用。與此同時,會議要求教育培訓和文化分會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強化服務和引導,在整合教育培訓和文化資源、解決實際問題、搭建交流平臺等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教育培訓和民航文化建設;動員和組織行業內外專業力量,促進行業內外交流與合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民航大連地區舉行客艙機組應急演練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