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彪:在共享與交流中加快民航強國建設步伐
2021年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第14次參加全國政協會議。他說,去年是中國發展最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國民航發展挑戰最大的一年。從武漢戰“疫”到現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民航人始終站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為我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重要貢獻。疫情對于民航市場主體的影響也非常大。去年一年,民航局在疫情防控和保市場主體發展方面都交出了靚麗的答卷,確保了市場主體去年“活下來”,今年“站起來”,明年“跑起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
民航在實現空地協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這成為今年兩會媒體關注重點。
兩會期間,吳仁彪先后接受了《中國交通報》《人民鐵道報》的訪談,近期還將接受新華社客戶端的專訪,問題都聚焦在民航和綜合交通發展方面。吳仁彪認為,《綱要》中“立體”兩個字就是為民航“量身定做”的,因為鐵路、公路、水運都只涉及地面和水面。規劃綱要的目標是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實現“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全球123快貨物流圈”這一目標離開民航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民航在實現空地協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吳仁彪表示。
在高鐵大發展的背景下,民航在旅客運輸總周轉量中的占比不斷提升,2019年達到33.1%,這個數據說明民航共享了綜合交通發展、尤其是“空鐵聯運”帶來的紅利。“因為現在11個機場有高鐵站、11個機場有軌道交通相連、20個規劃建設中的機場都有高鐵站,機場成了綜合交通樞紐。”吳仁彪說。他建議,不同運輸方式之間要突出各自的比較優勢,共享綜合交通發展的紅利,共享安全管理理念,共享以旅客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大家要多在一起交流,互相“挑刺”,互相學習借鑒,比如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民航經驗就十分值得借鑒。他高興地告訴記者,去年兩會他提交了“共享安全管理和以旅客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交通行業推廣使用民航電子臨時身份證”的提案,得到了交通部積極回應,今年春運前夕,交通部專門下文推薦在汽車客運站使用民航電子臨時身份證作為實名購票臨時憑證。
這次兩會,他一如往常帶著多份提案而來。他關于“將高考時間微調到六月份第一個周末”的建議成為今年兩會十個最熱的教育建議之一,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等中央主流媒體給予報道,僅新浪微博閱讀人數就超過1.3億,點贊和轉發的超過17萬次。 安全至上,盡快安排民航院校師生打新冠疫苗
“安全至上,盡快安排民航院校師生打新冠疫苗。”吳仁彪表示,和屬地化培養人才的中小學不同,高校具有流動性大、聚集性高、敏感性強、作用特殊等特點。此外,高校培養形式替代困難。中小學生以上課為主,且各地教材統一,通過廣播電視采用名師授課基本可以替代。但高校學生分布在全國各地,不同高校同年級學生授課內容和教材都不一樣,講課只能通過網絡來進行,對學生視力影響較大,且網絡通信質量難以保證。高校除了上課之外,還有很多實習實踐課程以及科研活動,都無法通過線上上課方式來替代。
目前,我國疫苗在研發和生產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國家應優先考慮給高校師生打疫苗的問題。我們民航院校培養很多環節是不可能在線上替代進行的,比如飛行訓練、管制員操作訓練、機務維修實踐實習等。此外,民航對于學生視力普遍要求高,過多上網課將導致視力下降。”吳仁彪表示。他建議,應盡快給民航院校師生打疫苗,這既是目前疫情防控安全保障的需要,更是保障未來民航安全發展的需要。 突出特色,提高民航院校研究生培養質量
去年,我國召開了首次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吹響了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號角。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專門印發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不同于主要服務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教學與科研的學術學位研究生,專業學位更加重視與行業和產業的融合。“行業高校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作為民航行業高校的管理者,吳仁彪深有感觸。
吳仁彪給教育部建議,行業高校應該在工程博士培養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在具有研究生免試資格的行業高校實行定向研究生推免政策,恢復全日制和在職研究生分類考試制度。此外,他還建議民航局出臺促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比如為了鼓勵行業導師參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可以設立藍天教授和藍天博導榮譽稱號,以此來呼應教育部設立行業或產業教授的政策。 加強與電力部門協調,加快安裝架空線纜航空器警示裝置
近年來,因掛撞架空線纜而發生的通航事故呈快速增長的態勢。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共發生的20起直升機安全事故中,撞線事故為7起,占比達到35%,致死率更是達到100%。據此,2021年2月23日,民航局飛行標準司下發了有關直升機防撞線的安全運行通告。在架空線纜及通訊桿塔上加裝航空警示裝置是國際普遍做法,但我國這類警示標志普遍缺失。我國電網規模在2009年就穩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唯一建成特高壓輸電網絡的國家。隨著低空開放步伐的加快和通用航空發展的加速,航空器撞線事故發生的風險會急劇地增加。
吳仁彪建議,國家電網和民航局加強溝通協調,加強在架空線纜上安裝航空警示裝置的頂層設計,制定相應的行業或國家標準,排出安裝航空警示裝置的優先級,并加快成熟產品的推廣應用。
今年是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開啟之年。吳仁彪告訴記者,在民航局指導下,中國民航大學正在加緊制定高質量發展的建設方案,提出了“頂尖安全、一流交通、知名航宇、精品信息、交叉理學、特色人文”的發展目標,并加緊進行學校組織架構和學科專業的調整工作。吳仁彪說,希望民航局出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學的指導意見。作為中國民航人才培養搖籃和科技創新基地,中國民航大學將在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支撐作用。(肖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劉紹勇:盡快制定民航業碳達峰、碳中和方案 全力支持國產民機運營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