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空姐,如何在異鄉實現藍天夢?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本月下旬在北京舉行。《南方日報》南方Plus的記者,近日來到中國南方航空公司,采訪了一名身份特殊的在廣東工作、生活的青年,快來看看她特別的“廣東style”,聽聽其與“一帶一路”的故事吧。
“五洲青年的廣東style”
荷蘭女孩Tamara(中文名“譚瑪”)與廣東的緣分,是從一則剪報開始的。
5年前,因為父親遞過來的一個招聘啟事,她幸運地成為了一名“穿梭云端”的空姐。每個月,她的生物鐘都要頻繁地在荷蘭與中國之間切換。
譚瑪親歷了這幾年航班上的變化:乘客越來越多;一些從澳大利亞去往歐洲或其他方向的旅客,也會選擇廣州中轉。“空中絲路”的互聯互通,不僅拉近了人們的距離,也讓友誼之手握得更緊。
譚瑪(右一)和同事
一則剪報帶來的變化
2013年,譚瑪還在阿姆斯特丹機場工作;有一天回家后,父親拿了一個小紙條給她,上面印著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航”)的招聘啟事。
那是他偶然在車站的一份報紙中發現的,他記得女兒渴望成為一名空乘人員,于是把它剪了下來。他對女兒說: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能是非常不同的經歷。“你可以隨時為荷蘭的航空公司工作,但為中國或其他外國航空公司工作的機會卻不多。”
譚瑪坦言,起初自己對中國和中國公司缺乏了解,在研究之后,她決定應聘。對于喜歡接觸不同文化的她來說,這不僅有望實現自己的“藍天夢”,而且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文化。
大約800人報名,只有20人左右會被錄取。譚瑪為此做了充足準備,但面試前一直很忐忑。幸運的是,她最終脫穎而出。“我在圣誕節前接到了錄用通知,我們一家人都非常高興。”回想起那一刻,譚瑪笑靨如花。
2014年2月,譚瑪首次來到了廣州,經過6個月的培訓,她翻開了作為正式空乘人員的新篇章。中國與荷蘭有6-7個小時的時差(夏令時為6個小時),譚瑪服務的航線長9000多公里,飛行時間超過11個小時,屬于“白加黑”:中午13時35分從阿姆斯特丹起飛,早上6時50分抵達廣州;第三天凌晨又飛往阿姆斯特丹,到達時天蒙蒙亮。
每月譚瑪要往返飛兩三趟,生物鐘得頻繁在荷蘭和中國之間切換。“當然我也會覺得累,到廣州后會盡快補覺。但相比中國同事,我們飛的已經少很多了。”譚瑪說。
她在工作中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與同事、旅客溝通。“我和同事都會講英語,但表述方式不一樣,有時會有誤差。現在呢,同事只要說出來,我都能準確理解。”譚瑪還會講一點普通話,遇到溝通不便的情況,她會使用肢體語言和同事、旅客溝通。“如果乘客只會說廣東話,我就需要同事的幫助,他們都很熱情。”
荷蘭籍空姐譚瑪
“廣州讓我有家的感覺”
登機口張貼著各色“福”字,機艙里掛上了紅燈籠和中國結,乘客們還可以參與有獎答題等活動……春節前后,南航會在部分航班上開展主題活動。
經歷了多個春運的譚瑪,熟知寓意美好的中國傳統物件,能夠熟練地與中國乘務員一起布置客艙、開展互動,讓旅客感受春節的魅力。
看到旅客的激動和喜悅,譚瑪一樣開心:“回到家鄉,我也樂意向親朋好友們介紹中國和中國文化。”
和中國乘務員相比,荷蘭籍乘務員更加了解中西方旅客細微的習慣和文化習俗。例如,西方旅客在用餐時喜歡乘務員將餐食一道一道分別擺上來慢慢享用,用餐時間更長;而中國旅客則更愿意乘務員將所有餐食一起擺上來。譚瑪說,她服務的航班還調整了早餐時間,使之對于中西方旅客來說都不會太早或太晚。
工作以來,譚瑪在廣東停留最長的時間是10周。那是2014年的入職培訓,公司組織了很多活動,包括參觀廣州文化旅游景點,讓她對這里有了直觀的感受。
平時譚瑪在廣州一般只停留兩天。盡管時間有限,她也接觸了很多廣東的人文風情,尤其對美食印象深刻:“我外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找吃的。我不能吃太辣,廣東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地方。我喜歡大多數中國菜,特別是點心,包括蝦餃和豬肉餃。我還經常帶些手信回家,給家人朋友。”
譚瑪曾分別同父母、男朋友到廣州、北京游玩,去了廣州塔、沙面、陳家祠等地。“他們真的很喜歡中國。以后我們還會來旅游,去更多的地方,享受更長的假期。”她說。
在廣州和北京,譚瑪也結交了一些中國好友。當她對一些中國傳統習俗感到困惑時,好友會幫助她理解。譚瑪給好友帶過荷蘭木鞋作為紀念品:“它是有故事的。在古代,荷蘭的土壤非常潮濕,木鞋很安全、防水,所以人們常穿。當我把它送給朋友時,他們總是很開心和感興趣,也會了解到這個故事,這樣就會了解荷蘭的歷史。”
廣州有“花城”之稱,荷蘭則享有“歐洲花園”的美譽。“在荷蘭我們有庫肯霍夫公園,那里有成片的花田,郁金香、水仙花等構成一幅色彩繁茂的畫卷。在廣州我也可以欣賞到各式各樣的鮮花,這讓我有家的感覺。”譚瑪說。
荷蘭籍空姐譚瑪
“這幾年乘客越來越多”
如今,每天都有航班飛越亞歐大陸,連接廣州與阿姆斯特丹。
作為一名“空中使者”,譚瑪注意到了這幾年航班上的變化:“乘客越來越多,他們或是商務出行,或是度假旅游。此外,由于廣州是一個重要的航空樞紐,一些從澳大利亞去往歐洲或其他方向的旅客,會選擇廣州中轉,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他們會帶著家人出去旅行。”
在飛機上,譚瑪還會時常碰到“熟人”:有兩名荷蘭商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廣州,了解生意進展;也有一些中國旅客會定期飛往荷蘭。
目前南航在“一帶一路”沿線38個國家和地區的68個城市開通了172條航線, 打造“廣州之路”,搭建起空中互聯互通的橋梁。
很快,又有18名新入職的荷蘭籍同事將加入譚瑪的行列,開始執行阿姆斯特丹往返廣州或北京的任務。
在譚瑪看來,“一帶一路”是一個非常好的倡議,它將許多國家地區聯系在一起,促進多方合作,推動共同發展,這將帶來工業、 商業、基礎設施、投資、技術等進步。
她說,在中國可以看到來自荷蘭的奶粉、奶酪等產品;在荷蘭,中國的手機、紀念品、玩具等也隨處可見,很多人會通過電商平臺購買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
“中國如此之大,發展如此驚人。”譚瑪舉例說,她男朋友到中國旅游時非常羨慕,因為在這里見到的人們幾乎都在使用移動支付,帶著手機就可以“走遍天下”。荷蘭現在也開始推進手機支付,但效果還不是很理想。
在中國的經歷使譚瑪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26歲的她希望未來有一天能成為一名乘務長,教授服務禮儀和游泳技能等,讓自己的“藍天夢”更加精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海航地服:真情服務感動哈佛學者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