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機場: 從手寫機票到無紙化乘機,湖南從這里飛向世界
8月29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以下簡稱長沙機場)正式建成通航。自此,長沙從空中打開了一條通往世界的“天路”。
在長沙機場即將迎來它的三十歲生日之際,三湘都市報記者于8月27日置身其中,看到航站樓內的空調和照明,可根據旅客人數的多少,進行智能調節;停機坪里的電動車,完成一架大飛機的牽引工作,耗費不到1度電……在這里,記者感受到了一個風華正茂、環保節能且充滿“智慧”的機場。
現場
1、 智能調節空調和照明
今天上午10:00,長沙戶外溫度達35度,不一會就汗濕了衣衫。然而,走進長沙機場T2航站樓,卻是涼爽宜人,體感舒適。旅客對這樣的空調效果習以為常,殊不知,這樣的溫度里可藏著機場的“節能秘密”。
“候機樓里,在沒有旅客的時候,后臺會智能判定,空調不需要開那么大,照明也不需要那么亮了。什么時候這里快來旅客了,我們就提前5-8分鐘開始開空調,照明也開始緩緩啟動,來達到空調和照明的標準。”長沙機場能源管理部副經理胡德說。
智能化的供電、照明,得益于長沙機場的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的建設。去年11月起,智慧能源系統對機場范圍內的能源信息、能源設施網絡、能源服務實現全流程統一管理,使得機場今年以來的用氣、用電的增長比例明顯放緩,今年上半年,機場的水、電、氣費用同比下降59萬元,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現代化的長沙機場。
2、牽引一架大飛機耗電不到1度
機場作業車輛是機場能耗和排放的一大源頭,長沙機場也積極推進“油改電”項目,截至6月底,機場共購進75臺新能源車,僅這一項,每年可減少碳排放量500多噸。
“這么一臺設備,可以移動100噸以下的飛機,目前已涵蓋了波音737、757全系列,空客320、321、319全系列。我們這個設備移到飛機前面,把飛機推到位,再返回停到相應位置,只用不到1度電。”長沙機場機務保障部工作人員周宇群指著停機坪內一臺電動遙控牽引車介紹說。
3、通過橋載設備年減排1.8萬噸
廊橋,是連接機場和飛機的登機渠道,長沙機場也把“節能減排”的利器,藏在了廊橋底部的橋載設備里。
“以前飛機落地,機艙內的冷熱溫度都由飛機燃燒內部的航空燃料來供應。如今,出于環保的考慮,橋載設備開始發揮作用。飛機落地后,橋載設備馬上給它供上電源和空調,不用啟動飛機自身的小發動機,一年可以降低排放量1萬8千噸。”長沙機場機務保障部工作人員凌敏說。
記者獲悉,長沙機場于7月新近獲評“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首批示范機場,為全國9個優秀示范機場之一。長沙機場表示,接下來還將加快完善中水系統管道建設等節能項目,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持續發力。
回憶:
除了航班顯示屏外基本都靠人工操作,機票也是手寫
30年風雨征程,30年春華秋實。一代又一代的長沙機場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在改革開放的時代交響中,演奏出一曲曲交織艱辛與榮光的華美樂章。
1989年長沙機場通航紀念封。
記者獲悉,大托鋪機場曾是長沙機場的前身,屬軍民合用機場。長沙民航于1957至1989年進駐大托鋪機場。“記得那個航站樓很小,候機廳就像一個大客廳,里面有藤椅、茶幾、煙灰缸,沙發上覆蓋著米白色的鉤花布。”建設指揮部總工辦原檔案組主管王湘麗回憶。
手寫機票。
1986年6月,長沙機場工程在當時的長沙縣黃花鄉正式開工,數千建設者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地上。“大大小小幾十個山包和水塘,荒山野嶺,雜草叢生,這是第一次看到機場地址的印象,但是能夠參加這樣的重點工程建設,是一種榮耀。”原工程指揮部投資管理負責人姚建軍說。
1989年8月29日,隨著波音757型飛機在機場起降,首航成功,長沙機場正式開通使用。據悉,開航當天,成百上千的長沙人從市區擠著班車來機場看“大飛機”。長沙郵政還特發一枚紀念封以銘記盛況。
“那時的機票都是手寫。”最早一批的客運候機室值機員湯芳表示,當旅客姓名、票價寫完后直接蓋個章,再給他們一個乘機聯,直接拿著乘坐飛機。
據介紹,在1989年,每天只有幾趟飛機起降,每架飛機都是30多名旅客,只能滿足乘機人數的四分之一,當年旅客吞吐量只有6萬人次。但誰能料到,僅僅一年過后,就激增到27萬余人次,起降的架次從1434次上升到5234次。隨后,吞吐量每年幾乎呈翻番式增長。不過,到1998年,長沙機場還是初建時的小航站樓。航站樓出發層和到達層都連在一起,乘機上下客全靠擺渡車。除了航班顯示屏以外,基本都是人工操作。
鏈接
“數”看長沙機場
1989年8月29日,長沙機場正式開通使用。
2000年,長沙機場第二代航站樓(T1)投入運營,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萬。
2009年,長沙機場3200米跑道正式開放,可起降空客330、波音777和747等大型客機,長沙機場從此迎來“大飛機時代”。
2011年7月19日,長沙機場T2航站樓正式啟用,總建筑面積達21.2萬平方米,是T1航站樓的6倍。
2016年,長沙機場通過SKYTRAX三星級機場認證。
2014年,廣州經長沙至德國法蘭克福定期航線首航,成為湖南省首條洲際直航航線。同年, 旅客吞吐量突破1800萬人次。
2015年,打造全國首個互聯網+機場,同年,國際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50萬人次。
2016年,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同年,長沙開通直飛美國洛杉磯航線。
2017年,長沙機場第二跑道投入使用,跑道長3800米、寬60米,可供目前最大客機空客A380起降運行,成為國內第15家擁有雙跑道的大型國際機場。
2017年8月,長沙機場在全國率先推出全流程“無紙化”乘機服務。
2018年,關閉7年的T1航站樓經改造恢復使用,長沙機場進入“雙航站樓、雙跑道”運營時代。
2019年,長沙機場通過SKYTRAX四星級機場認證。同年,磁浮航站樓正式啟用。“無紙化”乘機服務全面推行使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烏魯木齊機場地勤業務部舉辦第二十一期“映象空港”文藝演出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