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建議提案回聲:推動航空醫療救護良性發展
2019年,由民航局承辦的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建議提案共187件,同比增長36%。這些建議提案凝聚著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智慧和心血,傾注著廣大旅客和社會大眾的熱切期待。在“發展為了人民”理念的指引下,民航局積極回應人民訴求和民生關切,認真研究、答復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堅持問題導向,突出辦理重點,做到件件有回應。與此同時,民航局注重吸納建議提案中的合理化成分,不斷改進自身工作,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航空出行的新期待。
今年7月3日,浙江杭州的一名患者,因病急需轉入上海華山醫院診治。接到通知后,金匯通航立即啟動長三角空中救援應急預案,利用直升機迅速完成轉院任務,將原本3小時的地面轉運,縮短為1小時的空中醫療轉運,為重癥患者的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
爭分奪秒地挽救生命,這樣的航空醫療救護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作為通用航空的新興業態,同時也是一項民生工程,近年來,航空醫療救護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王海京提出了“關于加快航空醫療救援建設的提案”,建議鼓勵有能力的通航企業開展航空醫療救援業務,科學規劃整體布局;制定航空醫療救援相關標準,規范航空醫療救援行為;完善配套政策,從簡化醫療急救航線審批、降低急救飛行機場服務項目收費等方面對航空醫療急救事業予以支持。
與航空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航空醫療救護起步較晚,但得益于良好的政策支持、持續增加的市場需求,航空醫療救護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期。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民航局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并堅持試點引路,不斷探索完善航空醫療救護服務體系。
今年3月,民航局和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聯合印發了《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12個省市選取71家醫療機構開展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工作,探索完善醫療機構與通用航空運營單位間信息溝通、協同聯動機制,加快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航空醫療救護業務相關標準及規范體系。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試點地區、試點單位已啟動相關工作,民航局及衛健委將持續跟蹤、指導、推進試點工作。
針對規范行業標準和程序問題,2018年3月,民航局印發咨詢通告《直升機醫療救援服務》,對從事航空醫療救援的直升機機組成員資格、航空器性能與機載設備以及運行要求等幾個方面,提出了最低安全標準建議,用于指導實施直升機醫療救援。對具體使用什么樣的航空器,民航局在《關于改進通用航空適航審定政策的通知(第二批)》中明確了對適用于醫療救護和搶險救災等用途的航空器加改裝審定要求。2019年4月,《航空醫療救護飛行服務規范》發布,對航空醫療救護的運營條件、人員資質、設備設施、上機認定、服務流程等方面給出了行業指導標準,多維度嚴格把關,守住飛行安全底線,讓航空醫療救援更安全。
有了航空器和程序,還要讓航空醫療救援迅速“飛起來”。在航空醫療救援飛行審批手續方面,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部門建立了隨報隨批的協調機制,取消了飛行申請時限要求,飛行計劃批復的時效性大大提高。據統計,2018年民航局受理審批的急救飛行計劃達525架次,同比增長65.09%,批復數量明顯增多。
航空醫療救援的收費也是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目前,航空醫療救援飛行按照飛行小時數、航程等收費。為推動航空醫療救援擴大覆蓋面,民航局曾專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通用航空機場收費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通用航空非經營性醫療救護、緊急救援救災等飛行活動免收航空性業務收費,降低了航空醫療救援的成本。北京紅十字會999急救中心空中救援辦公室主任賈崇躍也表示,政府撥款、醫療保險等方式也能應用于航空醫療救援,從而推動更多人能夠用得起,促進航空醫療救援良性健康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白云機場:轉場運營15年 接送旅客近7億人次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