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航空公司“強行加座”,飛機經濟艙變窄變瘦

圖片來自Pexels
在你可能沒太注意的情況下,飛機經濟艙又變擠了。
飛機上的平均座位變多了。根據咨詢公司Oliver Wyman的數據,2015年全球航班的平均座位為138個。而前一年的數字是135。他們是怎樣把位子增多的呢?
最簡單的方法是把每個座椅變窄。例如,最大的客機之一空客A380推出了一排“3-5-3”的座位的機型,之前是一排“3-4-3”。因為增加一個座位,每個座椅的寬度被壓縮了7厘米。另一個例子是,在波音777的一排9座和一排10座的機型中,大多數航空公司都選擇了后者。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壓縮飛機上其他設施的面積。通過壓縮衛生間面積,空客 A320 和 A321 最大載客量分別從180和220上升到了189和240。這也是空客為了迎合客戶(各個航空公司)的需求啊。

圖片來自:華爾街日報
其實通過調節每排座椅前后的間距也可以增加座位。壓縮座椅靠墊的寬度和座位的深度,飛機上可以增加1-2排座位。還給乘客膝蓋留出多兩英寸的空間。比如說,捷藍航空就打算用這種方法明年就將自己A320機型的座位從150個調節到162個。相對于厚厚的靠墊,大部分乘客還是希望膝蓋不至于擠到前面座位上。根據空客的研究,給飛機乘客帶來舒適感最重要的幾個因素是膝蓋附近的空間、頭頂空間以及放腳空間。

S代表的“航班座位數量”在幾大洲都增加了(截圖自Oliver Wyman報告)

近5年來,座位數的增加速度遠超過航班數(Operations)的增加(截圖自Oliver Wyman報告)
根據咨詢公司Oliver Wyman的《航空公司經濟》報告,不僅是美國,全世界范圍來看,航空公司采用大而座位密集的飛機是普遍趨勢。增加座位優化空間背后是航空公司對收入以及效率的追求。
不過光是提高載客容量(Capacity),并不一定能增加收入。實際載客數量(Load)可能更重要。差異化經營滿足不同需求,減少空座率是航空公司近來采取的一個方法。畢竟,假期背包旅行的大學生和熬夜加班的白領對舒適的需求可能不同。
一些航空(如達美)公司有了5種不同的艙位選擇。在推出“舒適經濟艙”這種介于經濟艙和商務艙之間的選擇之后,達美、美聯航、美國航空等公司都推出比經濟艙定位定價更低的“基本經濟艙”。基本經濟艙像大部分廉航一樣,不能退票,甚至不能選座位。你的座位很有可能是“強行加座”后被壓縮的那幾個,比如說,最后幾排5連座的最中間那個。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