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爆發式增長 機場要當民航供給側改革之門

12月14日,隨著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8201航班降落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第一國門”首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000萬人次大關。這是來之不易的9000萬人次,是在全球經持續震蕩下實現的9000萬人次,是在確保民航安全和“真情服務”持續提升下的9000萬人次,值得大書特書。首都機場一手保安全保質量,一手抓增長抓結構調整,以“第一國門”為代表的中國民航機場,要在推動供給側改革過程中,交出真金白銀的答巻。
“國門”要當民航供給側改革之門,就要因時而為,加快建設,滿足我國不斷增長的航空需求。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持續震蕩。對全球第二民航大國的中國民航業來說,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國際航協官員說,目前星巴克每銷售100美元的咖啡,可賺取11美元的利潤,而航空公司只能從100美元的銷售額中賺取5.6美元。就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民航機場產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對民航業尤為重要。
就在兩天前的12月12日,上海機場旅客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億人次,成為繼倫敦、紐約、東京、亞特蘭大之后,全球億級航空城市俱樂部的第五名成員。就在一天前的12月13日,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迎來2016年第4000萬名旅客,成為繼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成都雙流機場之后,又一個邁入4000萬人次級的機場。昆明機場提前5年突破機場3800萬人次的設計容量。中國民航機場不斷壯大,特別是樞紐機場總體上供不應求,要求我們加緊推動一系列重大機場工程,在供給側改革上做文章,拉動民航和旅游經濟增長,滿足廣大旅客的消費需求。
“國門”要當民航供給側改革之門,不僅要在數量上擴大容量,也要在確保安全萬無一失的基礎上,持續提高服務質量。當務之急,是抓好航班正點率這個牛鼻子。就在12月6日,中國民航局發出關于印發航班延誤取消原因確認工作程序的通知,要求建立航班延誤、取消原因確認機制,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新制定的《航班正常管理規定》也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眾所周知,我們購買機票時,除起降時刻、航班價格,以準點率為首的一系列航班舒適度指標,是我們對民航服務的心里標桿。首都國際機場、上海虹橋機場等,在運行資源瓶頸嚴重的情況下,要治理航班延誤,做好服務。我們經常講“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就是要大力發展現代空港服務業,保障所有消費者合理需求、合法權益得到滿足和保障。
“國門”要當民航供給側改革之門,歸根到底還是要在結構調整、增長方式上轉型、升級。隨著旅客吞吐量增加,首都機場迫切需要優化航空時刻,調整或增補運行資源,疏解非國際樞紐功能迫在眉睫。隨著北京市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實施,首都機場今年過境免簽旅客增長了32%。國際旅客增長速度是國內旅客增速的三倍,國際旅客占比達到了26%,可喜可賀。但與周邊國際樞紐機場相比,無論是免簽時間限度還是國際旅客比重,首都機場都有不小改善空間,要統籌國際、國內供給,對客運、物流需求進行結構優化,以突破瓶頸制約,轉變機場增長方式。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