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集團:貨運發展 逆風飛揚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都機場集團公司貨運業務在經歷嚴峻形勢沖擊的同時,拓展創新,多措并舉,逆風飛揚。
貨運發展辦公室:著力統籌協調 把握貨運發展新契機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全球經濟按下暫停鍵,產業鏈和供應鏈面臨中斷風險,航空貨運一方面遭受著嚴重沖擊,另一方面成為國際醫療防疫物資運輸、保障國際供應鏈暢通的重要途徑。首都機場集團公司貨運發展辦公室(以下簡稱:貨運辦)積極把握當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機遇期”和疫情影響帶來的“窗口期”,全力爭取促進集團公司貨運發展的相關政策,提升北京兩場航空貨運能力,為集團公司貨運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為補齊航空物流短板,國務院復工復產推進工作機制國際物流工作專班、北京市商務局、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等多個部門單位,就如何快速提升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北京市航空物流能力等問題對集團公司進行調研。
貨運辦圍繞北京市航空貨運的基本情況、地面保障能力、首都機場集團公司高度重視航空貨運發展、航空公司加快開通大興機場貨運航班的訴求、北京航空貨運市場的主要瓶頸以及促進航空貨運發展的建議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并探索解決辦法,提出為貨運航班提供更多的時刻和靈活的政策,平衡客貨發展,壯大貨機機隊保證充足運力,對貨郵安檢給予政策性補貼,降低物流成本等建設性建議,為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機場地面保障參考依據。
疫情期間,貨運辦積極與民航局、相關航空公司、物流企業對接協調,力促在大興機場開通貨運航班,補齊京津冀地區航空物流保障能力短板。民航局在收到貨運辦代表集團公司關于開通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貨運航班的請示后高度重視,組織專題會研討大興機場貨運航班開通事宜。在研討中,貨運辦匯報大興機場開通貨運航班的需求及保障能力,提請疫情期間全面放開大興機場貨運航班時刻,疫情后分時段安排貨運航班運行。
經多方協調會商,民航局確定放寬北京“一市兩場”貨運航線運營安排。5月20日,河北航空“北京大興—無錫”航班成功執行,這是大興機場首個“客改貨”包機航班。6月11日,大興機場首班全貨機航班順豐航空“杭州—北京(大興)”首航。大興機場貨運航班的開通,將有利激活大興機場貨運保障能力,提升京津冀地區乃至我國北部地區的國際航空貨運能力,也是集團公司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提高北京市保障運力,滿足企業復工復產需要的重要體現。
針對國際貨運航班,貨運辦發揮大興機場貨運區運營管理主體作用,積極組織航空公司調研,制定國際航班機組防疫閉環流程,緊急啟動機組隔離休息區建設,為國際貨運航班執飛創造有力條件。
未來,貨運辦將繼續把握“窗口期”,密切關注國家、民航局政策動態,為促進集團公司貨運發展,補齊航空物流短板,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作出應有貢獻。
天津機場:加大營銷力度 推動貨運包機業務快速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天津機場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持續加大營銷力度,充分發揮保障優勢,大力引進國際貨運包機,推動貨運業務快速恢復。3月—5月,天津機場引進并保障了306班貨運定期航線的臨時加班和貨運包機。數據顯示,5月份天津機場貨郵吞吐量1.92萬噸,同比增長1.6%。其中,全貨機貨郵吞吐量1.18萬噸,同比增長35.9%。
天津機場保障客改貨飛機A380的貨物裝機。
加大營銷力度 提升保障能力
為了支持國內外防疫物資的運輸,天津機場市場部推出了防疫物資貨運包機業務,既協助航空公司找貨源,又協助貨源企業找運力。在全力協助航空公司申請航線和時刻的同時,一方面及時將航班和貨物信息傳遞給海關、邊防及機場相關部門,另一方面,積極協調保障部門滿足航空公司的不同需求并隨時協助解決保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天津機場運行指揮中心、飛行區管理部、地勤部等部門針對不同機型制訂專項保障方案,全力確保飛機停放、一般勤務、特種設備的提供、加油等各項工作高效完成。貨運公司和安檢站分別成立專項工作組,規整貨站場區,加強收貨和安檢秩序管理,進行全員動員,合理調配人員和設備,保證貨物收運、安檢、組板、運輸、裝機等各個環節的順暢銜接。
與航司共克時艱 協助“客改貨”業務
受疫情影響,國內航空公司先停飛國內航線,后停飛大部分國際航線。航線的停飛,對機場和航空公司的經營造成巨大沖擊。為了與航空公司共渡難關,天津機場積極走訪航空公司,隨時掌握航空公司需求,在相關收費方面給予優惠,持續為航空公司提供優質的地面保障服務,與航空公司在全國復工復產中共同發揮民航作用。
天津機場還積極幫助廈航、天航、奧凱等基地航空公司尋找貨源,介紹包機商。經過多輪報價和協商,最終促成了廈航使用B737客改貨飛機執行“天津—札幌”臨時國際貨運包機,天航使用A330客改貨飛機執行“天津—莫斯科”臨時國際貨運包機。后續,基地航空公司還有更多在天津機場使用客改貨飛機執行國際貨運包機的計劃。
通達國家眾多 執飛機型多樣
通過天津機場出境的國際貨運航班,將中國制造的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防疫物資運往日本、馬來西亞、德國、希臘等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天津機場在這場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發揮著重要的國際空中橋梁作用。
天津機場保障全球最大運輸機AN225。
近階段,天津機場引進的飛機機型多種多樣,既有B747、B767、AN124、AN12、IL76等貨運飛機,又有B777、B737、A350、A340、A330、A320等客改貨飛機。全球最大貨運飛機AN225、最大螺旋槳飛機AN22以及最大的客改貨飛機不斷來天津機場運輸防疫物資。天津機場不但是內地首個保障這三種特殊機型的機場,更被廣大飛行愛好者稱為“天津航展”。
江西機場集團:完善網絡布局 提升國際運力
6月2日9時28分,南昌—洛杉磯全貨機定班航線的首班飛機從南昌機場起飛前往大洋彼岸,標志著江西首條美洲定班全貨機航線(南昌—洛杉磯)正式開通,為進一步推動江西省與美洲地區的經貿往來,再添空中通道。
南昌機場保障“南昌—洛杉磯”全貨機定班航線。
該航線的開通,對于提升江西省國際貨運運力、完善航線網絡布局、暢通外貿進出口企業國際物流通道、助推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以及將南昌機場打造成中部地區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悉,該航線由嘉里物流旗下的上海騰隆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運營,美國阿特拉斯航空公司執飛,計劃每周3班,單程貨物運載量為110噸。該航班出口貨物主要為服裝、裝飾品、日用品、家用電器,進口以服裝、奶粉、保健品等貨物為主。
今年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江西機場集團在積極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積極與航空公司溝通迅速恢復貨機航班運營,實現了南昌機場航空貨運持續穩步增長。2月18日,南昌—列日國際貨運航班恢復運營,并于3月加密至每周9班;2月24日,天津貨航、順豐航空、郵政航空等全貨機航空公司全部恢復正常運營。
在穩步推進原有的5條全貨機航線全面恢復后,江西機場集團積極落實南昌—大阪、南昌—阿姆斯特丹、南昌—洛杉磯等“客改貨”包機航線,并在一個月內新增了烏魯木齊—南昌—杭州、南昌—洛杉磯2條貨運新航線。
截至目前,江西機場集團共執行貨運航線7條(國際航線2條),每周保障全貨運航班86架次(國際貨運航班24架次)。今年5月,江西機場集團完成貨郵吞吐量1.3萬噸,實現同比增長41.26%。截至5月31日,江西機場集團全年累計保障貨郵吞吐量5.3萬噸,同比增長24%,航空貨運發展持續穩步增長。
吉林機場集團:主動出擊 挖潛航空貨運市場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逐步向好,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國際、國內航空貨物運輸需求量逐步增加,吉林機場集團1—5月出港貨郵量較同期相比連續增長,其中,腹艙出港貨郵量較同期增長18.26%,貨運包機增長38.69%。
復工復產后,國內多家航空公司開啟“客改貨”模式。在此背景下,吉林機場集團以民航局“優環境、補短板、調結構、強供給”為戰略導向,積極開展貨運市場營銷工作,主動出擊挖潛航空貨運市場,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運營模式,以協同貨運代理公司與航空公司申請運輸政策,協同航空公司與貨運代理公司組織貨源的方式為抓手,促進長春出港貨物增長。
長春機場地服公司保障長春—仁川全貨運包機工作。
加強溝通協調 拓展貨運市場
吉林機場集團加強與航空公司溝通,掌握新航季航班腹艙載運量,以及“客改貨”航班保障需求,細化貨物運輸保障措施,爭取最大限度提高載運率,確保“引進來,走出去”的運營模式落到實處。吉林機場集團與空港開發區聯合向區內企業下發調查問卷了解企業航空運輸需求,根據調查問卷情況,走訪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并借助空港開發區平臺與吉林省其他市、區政府建立聯系,走進企業,拓展貨運市場。吉林機場集團主動走訪中外運吉林分公司、宇航國際物流公司、民航快遞吉林分公司、郵政速遞局等吉林省重要的物流企業,主動了解客戶需求,根據客戶產、供、銷、配具體情況,將提供高效、優質的貨物倉儲、地面保障、艙位預留等相關服務。
開通全新航線 開辟航空貨運市場
3月中旬,長春機場開通長春至仁川跨境貨運包機,填補了長春至韓國全貨機通道的空白。同時,借助仁川機場中轉港的優勢,運往歐洲的貨物可以通過仁川港進行轉運,為拓展航空物流開辟了新的通道。
優化綠色通道作業 保障防疫物資運輸
針對防疫物資運輸,吉林機場集團先后與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省紅十字協會、長春機場海關、順豐快遞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溝通聯系,分析防疫物資的運輸需求,制訂“四優先”綠色通道保障方案,從物資到達機場貨運倉庫起至裝機完畢,全流程優先保障,優先配載確保裝機艙位,優先對物資進行稱重、安檢、集裝器組裝打板,優先拖車保障,爭分奪秒,無縫對接,優先裝機,快速完成貨運全流程保障作業。進港方面,卸機時優先將有藥品、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運送至倉庫,優先進行理貨,第一時間聯系貨主,快速辦理提貨手續,提供免費裝車服務。國際貨物方面,會同海關快捷通關,高效保障防疫物資運抵防控前線。
接下來,吉林機場集團將著力與空港開發區加強互動交流,力爭政策支持,引進物流企業,促成長春機場與空港開發區、物流企業良性互動,從而營造互利共贏的航空貨運發展新局面,打造東北亞國際物流樞紐。
內蒙古機場集團:運力貨源齊發力 助推貨運逆勢增長
5月29日13時,內蒙古機場集團地服分公司貨運操作平臺進入了第二個貨流高峰,工人有序裝卸,傳輸設備快捷地傳送著每件貨物。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行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內蒙古機場集團在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全面促進安全發展的情況下,加強貨運市場開發,完善各項服務措施,為抗疫物資包機和國內貨郵運輸提供安全、便捷的運輸保障服務。
內蒙古機場集團地服分公司貨運庫房內,工作人員正在仔細核對貨物信息。
順豐貨機全年執飛 運力保障促增長
內蒙古機場集團加強與順豐航空的溝通,2020年,順豐航空公司首次實現在呼和浩特的全年執飛,截至5月底,共保障順豐全貨機吞吐量2393.2噸。同時,內蒙古機場集團地服分公司營銷團隊采取“線上+線下”形式與航司洽談,走訪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國貨航)爭取運價銷售政策,與東航、南航、海航就提高艙位分配額度、貨運服務保障等進行溝通協調,積極引入面包、牛羊肉、蔬菜等批量貨源,其中,呼和浩特至海口、呼和浩特至深圳的牛羊肉發運量較去年同期增長309%。
發揮貨運服務平臺機制 提升服務水平
內蒙古機場集團不斷完善貨運服務保障平臺,對外加強對貨代和航司間的紐帶作用,對內助力支線機場貨物經呼中轉。針對防疫物資運輸保障,優化綠色通道作業流程,縮短操作等待時間,免除防疫物資所有操作費用。開辟專事快辦綠色通道,實行預先通報,積極與海關、安檢等單位協調聯動提高國際貨物通關便利性。采取重點措施緊盯重點貨物,例如出港的羊肉、疫苗、寵物,進港的水果、鴨苗等,在裝卸、運輸、倉儲、交付等環節,從安全、時效上體現“VIP”水平。成立“中轉保障小組”,開發“云”數據統計,設置聯絡專員崗位,為各支線機場提供“一對一”保障服務,截至目前,已保障中轉貨物630噸。
截至2020年5月31日,內蒙古機場集團累計完成貨郵發運量10191.4噸,在第一季度航班嚴重縮減的情況下,保持了與去年同期持平的增長水平;地服分公司累計完成貨郵發運量7178.3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0.5%。下一步,內蒙古機場集團將持續發揮貨運服務平臺機制,緊抓市場營銷,提升服務航空公司、貨運代理人的水平,依托后半年貨運傳統旺季的有利時機,實現貨運達產目標。
黑龍江機場集團:“多、快、好、省”助力貨運市場發展
面對疫情給航空市場帶來的沖擊,黑龍江機場集團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在“多、快、好、省”上下功夫,優化服務流程,助力航空貨運市場發展。
多!受疫情影響,4月底,哈爾濱機場航班量急劇下滑,每天進出港航班70架次左右,其中,5月2日達到最低,當日進出港航班39架次。黑龍江機場協調航空公司恢復和增加航班運力,航班量呈現逐步恢復態勢。5月中旬以來,哈爾濱機場每天進出港航班140架次左右。黑龍江機場集團積極與航空公司協同聯動,開通了哈爾濱—石家莊全貨機航線、哈爾濱—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客改貨”國際包機航線。積極與申通、圓通合作,推出了五常大米、紅腸等農副產品運輸特色服務。
快!哈爾濱機場協調海關、邊檢,開通機場綠色通道,形成高效順暢的保障鏈條。哈爾濱機場貨運銷售公司積極協調順豐快遞等物流企業,調整作業流程,減少物資周轉時間,主動幫助貨主裝車,爭分奪秒,盡一切可能壓縮防疫物資在哈爾濱機場的保障時間。
好!黑龍江機場集團對防疫物資采取“優先受理,優先承運,優先裝機,優先卸機”等措施,確保防疫物資運輸隨到、隨裝、隨運。哈爾濱機場貨運銷售公司啟動了“防疫物資運輸綠色通道”,制訂了以“專項保障流程、專門保障團隊、專人全程跟蹤、全免貨站處理費”為主要內容的“三專一免”保障方案,簡化手續,不斷優化流程,保障時間較日常同類貨物保障縮短近50%。齊齊哈爾、五大連池等機場啟動應急保障預案,成立黨員突擊隊,第一時間裝機卸機,確保防疫物資按時送達,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截至目前,黑龍江機場集團共保障運輸防疫物資航班131班,其中,哈爾濱機場保障運輸防疫物資航班128班,總重量231.6噸。
省!黑龍江機場集團積極爭取航空公司優惠政策,推出了降低提取費、操作費等措施,大力降低貨物運輸成本,促進貨運發展。比如,哈爾濱機場全貨機提取費由0.4元/公斤調整為0.3元/公斤、郵件實行六五折優惠。
哈爾濱機場保障首班哈爾濱—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客改貨”國際貨運包機航線。
黑龍江機場集團從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控制成本支出,通過加強車輛管理、制定分區管理辦法等措施,避免遠機位和近機位車輛交叉行駛,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
據統計,5月16日—31日,黑龍江機場集團完成貨郵吞吐量3847.9噸,同比上半月增長43%,其中,哈爾濱機場完成貨運吞吐量3680.2噸,同比上半月增長51%。
地服公司:貨運“全流程綠色服務”助力效益提升
隨著全球疫情形勢的蔓延,國際市場的醫療物資需求快速增長,醫療物資單機裝載率達到80%以上。為向市場客戶提供更主動、更精準的貨運服務支持,地服公司在優化機制、優化管理、優化流程、優化資源四個方面持續融合探索,覆蓋貨物交運、接收、裝配、存儲、出港、提取各個環節,實施“無縫隙”銜接,推動“全流程綠色服務”再完善,突顯專業優勢及效能,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初現成果之時,為效益攻堅按下“加速鍵”。
地服公司國際貨站保障大量防疫物資出港。
在優化機制方面,由于國際航班貨量較大、起飛間隔時間短,地服公司與航空公司進行溝通,提前獲取貨物裝配計劃,盡可能以整集裝器形式進行出港交運。同時,地服公司貨運部在國際、國內、運輸分部間實行內部聯動機制,適時分流部分國際物資至國內貨站交運,從而實現1+1>2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另外,地服公司還根據外部層面業務對口,與海關建立定向對接機制,與貨物安檢單位建立每日溝通機制。
在優化流程方面,地服公司針對貨量“高點位”的情況,在貨物入庫前實行“集中過檢”和“分類過檢”兩種模式。貨物入庫后,在收貨口提前備好集裝器,貨物入庫不落地,隨收隨裝,一步到位,減少二次騰倒。另外,對裝配完成的集裝器隨時復重,并根據航班起飛時刻進行交接,高效保障貨物出港。
在優化資源方面,地服公司分別從人員、設備、場地3個方面進行內部優化,從國內貨運業務模塊調動40余名員工、車輛、非機動設備至國際交叉互補操作。另外,經與安保公司協調,地服公司將國內貨站3臺安檢機移至國際貨站,并根據貨物交運量,釋放現場安檢機資源,滿足操作需求。另外,地服公司還將國際貨站后貨場劃分為13個存儲區,便于出港貨物查找,提高貨物處理效率。
在優化運行模式方面,地服公司員工在貨庫將貨物拼裝完成后,會在集裝器外網罩外加注標識,并安排專人定時進行盤庫,形成時時更新的電子目錄。另外,地服公司還實行航班“一攬子承包制”,安排熟悉航班特性及貨物特性的人員操作固定航班,并由國際出港質控組安排專人進行貨物接取,提升出港效率。
地服公司員工測量防疫物資包裝尺寸。
地服公司依托“全流程綠色服務”模式及“四個優化”,創單日收運國際貨物943噸,創5年內新高;并實現國際出港單日貨郵總量955噸,環比增長近45%,為歷史同期最大漲幅,最多時每日操作物資包機20余架次。經過3個月的物資保障,地服公司將進一步鞏固貨運操作的安全服務、專業技能、管理模式、聯動機制等成熟優勢,凝聚全員力量,群策群力,全力以赴打好“效益攻堅戰”。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庫爾勒機場:單月貨郵吞吐量突破1300噸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