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機場:40年,4000倍
天津,是中國最早興辦民航運輸的城市之一。1950年,新中國第一條民用航線從這里始發,新中國第一家航空公司、第一所民航院校、第一支飛行隊伍都誕生于天津,這也讓天津機場有了“新中國民航搖籃”的稱號。
1979年4月,天津機場使用4架子爵號飛機,開辟了7條始發航線,改革的春風從天津機場這座窗口吹進了津沽大地。
1979年1月23日張貴莊機場航站樓啟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天津機場進入了穩步發展階段。”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天津機場總經理閻欣說,從1992年到1998年間,每年在天津機場起降的獨聯體和波羅的海沿岸國家20多個航空公司的客貨包機達2800多架次,使得這一時期的天津機場貨郵吞吐量大幅增長。
改革帶來機遇,天津機場的發展也在不斷提速。2002年,天津機場加入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化改制,步入了發展快車道,當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萬人次。隨后,201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而從1000萬到2000萬人次,天津機場只用了不到4年時間,就跨入全球繁忙機場的行列。
今年11月6日,天津機場年累計旅客吞吐量再次超過2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3.2%,相比去年取得這一成績提前了40天。2018年,天津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預計將突破2350萬人次。然而四十年前,天津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僅有5429人次。改革開放四十年,旅客吞吐量增長了超過4000倍。
天津機場2號航站樓2014年8月啟用。
“我剛到機場工作時,這里還叫張貴莊機場,每天只有3條航線,也沒有航空公司的概念,旅客來了我們先給辦手續,自己做平衡圖,接送飛機……一條龍服務,什么都得管。”剛剛從客運服務部值機室一線退休的梁茵在天津機場干了30年,曾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她回憶說,1995年機場更名為天津濱海國際機場,2008年一號航站樓亮相,2014年二號航站樓啟用,機場的硬件環境日新月異,服務也越來越系統化、規范化。
梁茵告訴記者,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深,機場也“熱鬧”起來:值機柜臺從十幾個增加到了幾十個,種類包括團隊柜臺、無行李柜臺、無障礙柜臺、晚到旅客柜臺、軍人優先柜臺、自助值機柜臺等;高峰時段從特定時間演變為全天,現在從凌晨四點多一直到晚上十點多,幾乎都是高峰期;乘機人群從特定群體發展為覆蓋廣泛,商務、旅游、探親、春運暑運……民航已經進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出行坐飛機就像打車一樣。
截至2018年,已有54家中外航空公司在天津機場運行,開通客運航線217條,貨運航線24條,通航國內外城市157個。
在熙熙攘攘的2號航站樓內,全國首個坐落于重要交通樞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基地——“天津記憶”不時引來旅客的駐足。“量的迅速提升沒有讓天津機場失去對質的追求。”閻欣說。
2017年國際機場協會在毛里求斯舉行的第27屆世界年會暨機場服務質量全球頒獎盛典上,天津機場榮獲“2016年度全球旅客吞吐量500萬-1500萬量級最佳機場第一名”和“2016年度亞太區旅客吞吐量500-1500萬量級最佳機場第一名”兩項大獎,并榮獲國際機場界服務質量最高獎“機場服務質量卓越獎項”,成為當年全球5個獲此殊榮的機場之一,也是亞太區域唯一獲獎的機場。
記者采訪了解到,不久的將來,天津機場將成為服務京津冀地區的重要綜合交通樞紐。京濱高鐵、京津城際高鐵、地鐵M2線、C2線將引入機場交通中心及高鐵換乘站,形成覆蓋京津冀區域及天津全市域的地面交通1小時行程圈,外部通過津秦客專、津保客專、津滄城際、京滬二線等鐵路網銜接。到2030年,在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中,天津機場還將建設成為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
2018年6月28日,天津機場新一代窗口服正式亮相。
天津機場市場部總經理孫雨表示,天津機場將沿“一帶一路”布局,新開加密東北亞、東南亞航線,拓展洲際航班航線;積極推動完善口岸功能,配合“大通關基地”和航空物流園區規劃建設,發揮自貿區資源政策優勢;進一步豐富多式聯運產品,重點打造京津“空鐵聯運”“空巴聯運”,創新“空海聯運”等產品,推出面向雄安新區的服務產品……
“從5429到2350萬,改革開放的腳步不曾停歇,天津機場的愿景也一幕幕照進現實。”閻欣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烏蘭浩特機場:迎戰冰雪 不停航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