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首條對外空中大通道建成 今日正式啟用
12月6日北京時間零時,中國民航首條對外空中大通道——中韓空中大通道正式建成啟用。中韓空中大通道全長約1100公里,國內段覆蓋我國山東半島及渤海灣地區,銜接韓國,實現中韓兩國航路由過去的“單向相對運行”全面升級為“雙向來去分開運行”。
中韓空中大通道通過對我國現有A326干線航路及其南側支線航路單向化改造,配套部分國內航線國際化的升級,從而打造連東北亞通歐洲“來去分開,隔離運行”的國際空中運輸通道。
2014年啟動中韓空中大通道建設
A326航路作為渤海灣主要的空中國際干線,是我國連接歐洲與日韓的重要空中走廊,也是亞太地區航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均400架次的國際國內航班匯集于此,單向相對進出的運行模式導致航班擁堵狀況日益突出。A326航路的改造工程,不僅關系到京津冀地區的海上門戶作用,同時影響到長三角通往東北地區的空中咽喉要塞作用。
2014年,民航局空管局空域管理中心提出中韓大通道建設,該通道建設重點在于對A326航路的單向化改造。面對沿線空域結構復雜的A326航路,統籌各方需求,用有限的資源用量換取最大的效率增量成為當年空域建設者們的最初設想。2017年,渤海灣地區空域調整方案落地,象征著中韓大通道國內段單向化改造完成。此后,“中韓航路運行程序銜接”成為中韓空中大通道建設的“最后一公里”。中韓雙方通力合作,就大通道建設合作框架文本達成共識,至此,標志著中韓大通道全線貫通。
開放三條國內航線為國際航線
中韓空中大通道是我國首條對外骨干大通道。該通道將A326航路相鄰的3條國內航線對外開放,升格為國際航線,總里程達489公里。它打通了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一段“斷頭路”,收到了“開放一線,連通一片、激活一面”的效果,構建起一條平行于A326航路的國際復線,補充了我國渤海灣乃至東北亞地區的國際航線網絡,助力東北亞區域的經濟一體化發展。
現行的A326航路雙通道格局,降低安全運行風險;同時,對日韓去往歐洲的航班流在空間維度上進行“大挪移”,從而有效增加現有空域資源容量。空域網絡質量和運行效率是民航發展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內順外暢、縱橫聯動的空域布局勢必會釋放更多的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的紅利。
除此之外,外國航空運輸企業和沿線樞紐機場也將直接享受此次國內航線對外開放釋放的“紅利”,尤其是部分歐洲航空運輸企業往返我國山東半島機場的航班將縮短飛行距離400余公里,經濟效益和服務品質實現雙提升。
京津冀、山東半島及渤海灣地區空中主干通道初步建設完成
中韓空中大通道國內段空域改造重點集中在渤海灣地區,通過航路結構單向化改造,梳理沿線整體交通流向,有效緩解MAKNO等全國繁忙航路點的擁堵,顯著釋放空域承載容量,促進航班運行順暢,降低安全風險。
中韓空中大通道的貫通,與今年10月剛剛啟用的滬哈空中大通道(一期)項目相銜接,形成一條縱橫有致的空中經緯,兩條大通道的建成為區域空域結構帶來巨大變化。同時,與已建成的京昆、廣蘭、滬蘭通道共同架起我國“10+3”空中骨干大通道的國家空中路網。
未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與渤海灣地區將實現進離港無縫銜接;更加便捷連接中國與日韓等東北亞國家,大大提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樞紐輻射能力,有效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
據悉,中韓大通道新辟及調整國內、國際航線6條,里程1100公里,調整城市對班機航線455條;經評估,中韓大通道實施后,渤海灣區域飛行容量將提升約45%,安全風險將降低約42%。
截至目前,我國骨干大通道建設工作“接力式”發展推進,隨著京津冀、滬哈大通道、中韓大通道空域優化“三部曲”的相繼實施,我國京津冀、山東半島及渤海灣地區主干通道已初步建設完成。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烏魯木齊國際機場:連續4天降雪 我們全力應對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