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空港:為時代夢想加油
照片凝結記憶,記憶見證發展。改革開放40年,中國民航實現了從小到大、由弱轉強的偉大跨越。回首過往是為了更加堅定地前行。即日起,《中國民航報》推出“光陰的故事”專欄,借助一組組新老照片的對比,講述中國民航改革開放的故事,感受40年光陰流轉中折射的行業巨變。
上個世紀90年代加油現場
新時期飛機加油員進行加油作業
2018年8月28日17時50分,伴著北京初秋美麗的晚霞,中國航油華北公司的兩輛大型罐式加油車在北京首都機場停機坪上嚴陣以待。來自華北公司的閱兵兄弟示范崗班組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加油保障工作。19時,他們高效地完成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首架航班的供油服務任務。
90年代中國航油油庫設施建設場景
中國航油儲運基地施工現場大型設備林立
以前,要給這樣一架大型飛機加油,耗費的時間要長很多。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航油還沒有先進的加油車和加油工具。加油員在飛機機翼前搭好加油梯,爬上機翼,打開油箱口蓋后插入加油槍,再通知地面人員操作手搖泵。這種方式效率低、速度慢,還容易混入雜質。
部隊管理時期的航空油料保障人員
當代中國航油員工精神風貌
20世紀90年代,中國民航引進了空客A319等飛機,航段耗油也由幾千升增加到幾十噸、上百噸。為了適應這種變化,1990年,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成立,這是我國航油供應服務從分散管理走向專業化管理的標志。飛機加油由機翼上的重力加油轉變為機翼下的壓力加油,加油作業由兩人制轉變為一人制,加油效率發生了質的飛躍。
中國航油成立前所使用的解放牌加油車
中國航油自主研發多款飛機加油車,并榮獲多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40年來,我國航油供應事業伴隨著民航的快速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航油在28年的時間里躍居成為亞洲第一大航油供應商,年加油量、加油車數量從1990年保障全國22座機場、完成17.5萬架次的供油保障,發展到如今在全國223座機場、海外57座機場擁有供油設施,為全球300多家航空客戶提供航油加注服務,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為民航及社會車輛提供服務,構建了遍布全國航油、成品油銷售網絡和完備的油品物流配送體系。他們的夢想是飛機飛到哪里,中國航油的服務就跟到哪里。(《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韓磊)
上世紀90年代加油員在進行加油作業
新時期的日出時分加油場景 航油江西分公司(熊長軍/攝)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德令哈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萬人次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