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機場客運量圖譜:三四線城市增速爆發

圖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在航空客運方面,部分三四線城市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目前中國的機場投資也保持高速前進,其中以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機場項目為主。
城市航空客運量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經濟發展活躍度情況。
近日國內各大機場2018年航空運輸數據陸續發布,全年我國航空旅客運輸量6.1億人次,同比增長10.9%。北京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全國千萬級機場達37個。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從三個方面盤點2018年國內機場航空客運的數據變化和發展趨勢。首先,一線城市深圳增速最快,而新一線城市追趕迅速,其中西安和鄭州表現亮眼;其次,三四線城市運力爆發,泉州、南通等三四線城市增速超過35%。隨著產業和消費的下沉,三四線城市航空客運也在爆發,其中東南地區民營經濟很活躍的三四線地級市表現突出,目前國內的機場建設的熱門地區也在三四線城市;其三,部分旅游熱門城市,航空客運增速放緩,包括云南的昆明和麗江的機場等,或和旅游市場波動有一定關系。
新一線城市增速明顯
2018年中國城市機場客運量整體增速較快,其中北京首都機場首次客運量過億,成為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后,全球第二個年旅客量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
北上廣深城市機場整體增速平穩,其中增長最快的是深圳寶安機場,寶安機場繼2017年客運量超過昆明長水機場后,在2018年繼續快速增長,成為客運量排名前十城市機場中,增速最快的機場,這和深圳近年經濟發展活躍有一定關系,其常住人口增量連續三年保持每年50萬以上的增長,高新產業發展迅速,城市吸引力全國靠前。
在客運量方面,數據變化更突出的是新一線城市。成都繼續穩居航空客運量全國排名第四的位置,進步明顯的是西安和鄭州。其中,西安排名位列全國第七,增量達280萬人次,比往年提升了一個名次。
在西安的客運數據變化中,其中國際(地區)旅客量超過260萬人次,增幅32%,可見西安在圍繞國際化都市建設和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方面,在航空數據方面有一定的體現。
新一線城市客運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機場中,增速最快的是鄭州,總量為2733萬人次,增速為12.5%。2017年鄭州新鄭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400萬人次,首次位居中部機場第一位,2018年鄭州的航空客運量在總量和增速上繼續位居中部第一。
中部地區的機場客運量排名情況在不斷變化中,前些年一直是長沙機場和武漢機場位于前兩名,二者交替成為中部第一,鄭州機場與兩者相比有較大差距。但從2017年開始,鄭州新鄭機場航運發力成效明顯。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這和2013年國務院批準以鄭州機場為核心的鄭州航空港經濟實驗區有一定關系,鄭州擁有唯一由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航空港經濟實驗區,近三年貨運和客運人次集中爆發增長。
而中部地區的武漢,客運量排名位居新一線城市排名的第十位,和經濟總量同檔的成都相差甚遠,這跟近年武漢周邊密集的4小時高鐵網有一定關系,高鐵對武漢民航客運的沖擊持續加劇。比如武漢到北京最快4小時12分,到上海最快3小時51分,到廣州最快3小時41分,而武漢飛到北上廣的時長均在2小時左右,加上往返和候機時間,航運優勢不算特別明顯。
三四線城市運力爆發
除了一二線城市的平穩快速增長,在近年增速最快的是國內部分三四線城市。隨著中國城市的梯度發展,產業、消費均在往三四線城市下沉,在航空客運方面,部分三四線城市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目前中國的機場投資也保持高速前進,其中以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機場項目為主。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了2018年航空客運人次在250萬以上且保持了30%以上增長的城市機場,按照增速排名,分別為泉州晉江、南通興東、揭陽潮汕、常州奔牛、宜昌三峽和徐州觀音五個機場。
其中表現突出的“黑馬”是泉州晉江機場,全稱“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據民航資源網數據顯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2018年客運量744萬人次,增速為39.4%,是年250萬客運量以上的城市機場中增速全國排名第一。
泉州晉江機場所在的縣級市晉江,已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標桿縣,截至2018年11月底,晉江擁有5萬多家民營企業、2個超千億元5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46家上市公司,民企創造的經濟總量占全市的95%以上。比較知名的有安踏、特步等體育品牌。泉州還是中國著名僑鄉,分布在五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泉籍華僑華人達900多萬。該機場曾將2018年的強勁增長歸因到深圳航空和廈門航空公司的運力投放。
南通興東機場的客運增速為37.8%,僅次于泉州晉江機場,近7年時間里,南通機場實現年吞吐量不足25萬到277萬的人次的變化。官方消息稱,原有的T1、T2航站樓完全無法滿足旅客出行的需求。新航站樓正在擴建中。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目前上述五個機場,前四個均為東南地區的地級市,說明目前中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三四線城市經濟活躍,消費和產業下沉在東南沿海地級市反映更明顯,中西部地區大多地級市仍處在機場建設期,也是未來機場基建的重點地區。
部分旅游城市增速減緩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產業一直作為朝陽產業發展迅速,熱門旅游城市的機場旅客人次也是增速迅猛。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2018年旅客人次增長失速的城市,其中包括云南昆明長水機場、麗江三義機場、海南三亞機場以及貴州和湖南共建的銅仁鳳凰機場。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云南客運量最大的機場包括昆明長水機場和麗江機場2018年均增速緩慢,這和云南旅游市場波動有一定關系。機場吞吐量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活躍度的體現,云南旅游產業發達,游客對機場吞吐量影響反饋明顯,2017年云南旅游市場多起旅游糾紛事件引發全國關注,地方政府也開始了持續的旅游市場大整頓,整頓一直持續到2018年。
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云南省長阮成發用了“刮骨療毒”“鳳凰涅槃”來比喻旅游大省形象重塑和品質提升之路,2017年一年來全省共查處173家旅游社,占全省總量的五分之一。云南旅游的陣痛期也反映在具體的產業上。
云南的一家旅游上市公司在2017年的半年報中曾直言因云南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團隊游的市場份額下降態勢較為明顯,對公司第二季度經營業務產生了一定影響。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發現,該上市公司的經營數據相對2017年已有明顯回暖,云南旅游或正在走出刮骨療傷的陣痛期。
對于增速下滑的銅仁鳳凰機場,位于湖南省與貴州省交界處,屬于共建共享的機場,機場離鳳凰古城很近,輸送大批到鳳凰旅游的游客。21世紀經濟研究院注意到一組數據,銅仁官方提到,為不斷提高客座率和收益率,加強航線運營管理工作深耕細作,截至2018年10月14日,累計完成10522架次,同比減少31.91%;旅客吞吐量同比減少4.2%。通過航班結構優化和航旅協同發展,2018年1至9月,航線補貼下降了20%,節約航補資金近億元。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對于部分中西部地區小城市機場,政府補貼在機場航班次增減方面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政府補貼多,航空公司就飛得多,如果在航班人次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減少補貼,航空公司就會減少班次。銅仁鳳凰機場通過政府的精細化運作,在2018年前十個多月減少了20%的補貼,減少了4.2%的旅客吞吐人次,實際上提高了效率,但從側面也反映了機場的運力離飽和還有很大的空間,有待當地旅游進一步發展。
相反,增速迅猛的熱門旅游城市機場,則包括湖北十堰武當山機場、云南保山云端機場、山西大同云岡機場、湖北恩施許家坪機場、河南洛陽北郊機場、湖北襄陽劉集機場,都保證了30%以上的增長。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在國人旅游消費增長的大背景下,既有量的提升,又有質的提升,中國人正在從傳統的觀光游向休閑游、度假游轉變,傳統的低價拼團游、千篇一律的古鎮古街游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人們旅游消費升級需求,更優質的全域旅游配套和優質服務,是中西部大小旅游城市保持旅游人氣的關鍵。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東航王語嫣 詠絮之才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