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萬里云月三十春
陳曉,東航日本名古屋營業部總經理,中國民航派駐海外兵團中的一員老將。他近30年的人生軌跡在不斷地起跳、落地,再起跳、再落地中起承轉合。漫長的事業生涯和深深的人生足跡,在世界地圖上畫出了一條連接亞歐大陸的綿長弧線。他與數以千計的中國民航駐外人員攜手并肩、艱苦創業,成就了中國民航海外市場開拓發展的大業,奠定了中國民航追夢民航強國的堅實根基。
告別講臺 登上新舞臺
人生的奇妙,往往就在于不知何時會因一次意想不到的偶遇而改變原定的軌跡。
1978年的某天,在浙江湖塘中學籃球場上打球的19歲代課老師陳曉,被在一旁觀戰的兩位身穿空軍制服的軍人“盯上”了。
“如果有一種兵,穿著軍裝卻不能戴領章、帽徽,你愿意加入嗎?”球賽結束后,兩位軍人走到陳曉面前,微笑而神秘兮兮地問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的他。
“穿軍裝,不戴領章、帽徽?”盡管一臉疑惑,但陳曉還是毫不猶豫地接過了這個從天而降的命運之球……他參軍了,成了一名民航兵。
3個月新兵訓練結束后,陳曉被分配到民航上海管理局運輸服務大隊,在虹橋機場候機樓擔任客服。那時坐飛機可是一件稀罕事,不但需要身份證,還需要縣團級以上的單位開具介紹信。因此,能夠從事民航工作,無疑是一種榮譽和責任。
1979年7月,陳曉在中國民航專科學校讀書時,學校組織前往北京參觀。他身穿軍裝在人民大會堂前留影。
在客運部門鍛煉幾年后,各方面表現優秀的陳曉經選拔進入了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經過為期一年的出國人員培訓,他在1989年8月被派往中國民航東京辦事處。
那時公派出國是一份難得的美差。國內工資折半,國外享受津貼。雖不算高薪,但大家都很羨慕和向往。
1981年,陳曉身穿民航地服制服、頭戴大蓋帽在三叉戟飛機前留影。
陳曉迄今仍清晰記得30年前登上飛機舷梯、揮別祖國的一幕。妻子和出生僅兩個月的女兒被他提前送回寧波老家,前來送行的是幾位曾經朝夕相處的同事。9時30分登機,站在艙門口,他回望熟悉的候機樓和停機坪,在心中默默向祖國的親人、同事和這個工作戰斗過10年的地方告別。
他乘坐的CA923航班在經過3小時飛行后,于當地中午時分降落在日本東京成田機場。走出艙門的瞬間,陳曉被眼前寬闊綠色的草坪、寬敞明亮的候機大廳、簡明清晰的指示牌驚呆了……
與簡陋狹小的虹橋機場相比,成田機場3座體態龐大的候機大廳建筑宏偉、氣度非凡,宛如一個天外世界。將要在這里翻開人生新的一頁,而立之年的陳曉心中涌起波瀾。
“哎,你穿的什么西裝?太土了,趕緊去買套新的換了。值機柜臺可是咱們的門面,要穿得氣派些才能代表中國民航”。快言快語的站長夫人是第一飛行總隊的空乘,她帶著陳曉去百貨商店買了一套新西裝,這套西裝花了陳曉近一個月的津貼。他換下了出國前用單位發的服裝費買的西裝,穿上了做工精致的日本西裝,走上了值機員崗位。
1985年,東航接收新飛機,陳曉在機艙內留影。
捏成“拳頭” 整合辦事處
當時上海民航的日本航線只有上海至東京、大阪、福岡和長崎4條,每周22班。旅客大多為商務客、留學生和抗戰結束時遺留在中國的日本遺孤……那時的中國民航航班只有一個代碼——CA,直到3年后,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才開始使用自己的代碼MU。
1992年12月,原中國民航東京辦事處被拆分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東京辦事處和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東京辦事處。陳曉作為東航員工被派往成田機場,出任東航東京辦事處成田機場站首任站長,從普通員工走上了管理崗位。根據當時的外交派遣規則,陳曉的外交職務相當于“二秘”。4年后,他出任福岡辦事處總經理,晉升到了“參贊”級別,同時負責鹿兒島航線開通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在陳曉出任東航福岡辦事處總經理不久,發生了一起外航客機在福岡機場降落時沖出跑道的事件。由于該航班沒有配備日籍乘務員,3位日本旅客因語言障礙在緊急撤離時遇阻死亡。此事在日本各界引起關注。日本NHK電視臺記者向所有經營福岡航線的外國航空公司進行了有無日籍乘務員的電話調查,陳曉馬上答復,東航先于中國其他航空公司在中日航線上配備了日籍乘務員。他還邀請NHK電視臺記者到辦事處現場專訪。當天19時,東航在中日航線上率先配備日籍乘務員的消息,通過NHK電視臺向全世界用英語和日語傳播……陳曉借助國外媒體之力,為東航進行了一次零成本的品牌宣傳。
鹿兒島航線開通前夕,陳曉受邀與當地知事和議長共進晚餐。兩位縣“一把手”單獨招待東航駐外代表,享用鹿兒島的黑豬肉。在餐敘時知事問陳曉,兩天后東航就要開航了,還需要縣政府做點兒什么嗎?陳曉當即抓住這個機會,提出希望給辦事處“一個好記、吉祥的電話號碼”。知事當場答應與日本電話公司NTT協商。第二天,東航就得到了最期待的后綴分別為8886、8887、8888的一組電話號碼。主導鹿兒島通航期間,似乎有著“三頭六臂”的陳曉,還同時籌備開通東航第一條上海飛日本北陸地區的航線——小松航線。
2003年3月,陳曉出任東航名古屋辦事處總經理,其中一項重要使命是完成對中國西北航空名古屋辦事處的兼并重組。當時名古屋是西北航空的一個重鎮,西北航空名古屋辦事處的體量是東航名古屋辦事處的10倍。憑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兒,陳曉用3個月時間,實現了兩個辦事處平穩有序的統一運行。他還追回了兩個辦事處兩年前多支付的4700萬日元追加機場設施款,為東航挽回了損失。
2006年6月,陳曉出任東航日本地區總經理兼東京辦事處總經理。經過多年的開疆拓土和內部整合,東航終于將日本境內的下屬機構捏成了一個有力的“拳頭”,實現了在日本的統一運行。如今,東航的日本航點達到16個,航班由通航初期的每周22個增加到每周524個,中日航線始終在東航的航線網絡布局和增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07年7月28日,時任中國東方航空日本地區總經理的陳曉(前排右三)與岡山縣知事和議長共同為東航岡山—大連—北京航線首航剪彩。
背水一戰 挑戰不可能
2008年8月,陳曉在經歷了長達近20年的駐日之后,接到了赴法國巴黎辦事處的任命通知,后來又在2010年底出任意大利羅馬營業部總經理。他駐外的疆域由此轉移到了歐洲。意大利羅馬的經歷是陳曉駐外生涯中比較特殊和難忘的。
當時營銷委領導給陳曉下達的任務是:一人赴任,三月通航。“你一個人,三個月完成通航?這絕對不可能!我在意大利裝部電話還用了三個月呢!”抵達羅馬后,陳曉就被當地一位華僑朋友潑了盆冷水。國航駐羅馬的總經理也告訴他:“我們兩年前預訂的家具,最后一把椅子昨天剛交貨。”這些聽起來像笑話,但在羅馬是無奈的現實,意大利正是一個“你在火里,他在水里”的社會。
2015年5月,陳曉拜會意大利稅警總部尋求機場通關便利。圖為意大利稅警高級警司陪同陳曉(中)參觀稅警巡邏機。
20年駐外身經百戰,造就了陳曉執著的韌性,培養了他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在著手通航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掃除各類障礙的同時,他借助政界、外交等層面朋友的影響力,直接打通了意大利政府上層渠道,在臨近開航時拿到了意大利航空局的航權批準書。2011年3月29日,東航從上海飛羅馬的第一個航班順利落地,并實現了長航線經營中難能可貴的“開門紅”。
但不久,經常廢寢忘食的陳曉因長期勞累而病倒了。檢查結果令人吃驚,他必須回國做手術。在上海住院和治療期間,他得到了各路領導、朋友的關懷與幫助,這讓他備感溫暖。
大病初愈的陳曉面臨一個重大選擇:是留在東航總部,還是回羅馬工作?
甘苦與共、晝夜鏖戰的團隊期盼他歸去,開通羅馬航線后千頭萬緒的工作等著他去完成。他毅然選擇了羅馬!
一個周末的夜晚,陳曉乘坐的飛機降落在羅馬機場。在走出機場到達出口時,陳曉驚訝地發現羅馬營業部的全體員工都在外面等著他!有的還專程從市區的家里趕來,他們自發聚集在到達大廳迎接離開了3個多月的陳總。
陳曉的眼眶濕潤了。有著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團隊,在市場上的開拓力和爆發力也是可想而知的。果不其然,不到兩年的時間,羅馬營業部的銷售業績節節攀升。2014年,在東航國際航班績效考核排名中,羅馬營業部高居榜首。
今非昔比 重整舊山河
2016年,人生軌跡不斷起承轉合的陳曉,又回到了闊別11年的名古屋。
名古屋繁華依舊,但是航空和旅游市場已經面目全非,從一個旅客輸送地變成了旅客目的地,日本人爭相前往中國的場景不見了。另外,中日航線運力投放過多,僅上海—名古屋航線每天就有10個航班,連低成本航空也參與進來了。機票白菜價、航班公交化是名古屋市場的寫照。
2017年1月24日,陳曉在參加日本名古屋中部機場中野良子大型旅游宣傳欄揭幕時與中野良子合影。
真是10年不見,恍如隔世,老銷售遭遇了新市場。陳曉原以為回到日本就是輕車熟路的幻想破滅了,一切歸零,重新出發。他不斷走訪客戶,拜會政界及商界求合作、要資源;他向同業打探行情,與客戶商討產品;他扎進市場,不斷上門推銷,創新發展思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對市場的分析和把脈,陳曉重建了人脈關系,很快制訂出了自己的行動方案,重新找回了對市場的感覺。
在做好航班銷售的主業之余,陳曉還附帶做一些促進中日友好交流的事情。有一些使領館不方便出面做的事情,就由陳曉這些“民間外交家”做。
為了宣傳和推介中國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旅游資源,向來不愿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面的他,受邀走上當地議會的演講臺,向議員們作了《東航的現在和未來及通航與經濟發展》的演講。他從容自若、談笑風生,解答了議員們提出的各類問題,充分展示了一名中國民航駐外總經理的學識和風采。
這兩年,陳曉還利用名古屋機場的航線宣傳費用,先后3次組織日本當地電視臺赴上海、西安等城市采訪,全面報道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和城市新貌。其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之際拍的上海夜景的片子驚艷了日本民眾:“上海有這么漂亮的高樓、這么美的藍天?”日本中部地區來華的游客明顯增多。
目前,陳曉擔任名古屋地區中資企業協會會長。去年,中國駐日大使館還向他頒發了榮譽證書,表彰他在中日友好交流中作出的重要貢獻。
一船星輝 也滿載愧疚
回首30年駐外生涯,陳曉感慨萬千,其中有滿滿的收獲,也有深深的愧疚。陳曉說,他最大的收獲就是從日本到歐洲,不像普通游客那樣看到的是表面的風光,而是深入了解了從東洋到西洋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了解了他們社會運轉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愧疚主要是對家人。在出國時女兒出生才兩個月,隨著駐外時間的推移,陳曉對家人尤其是對女兒的思念之情與日俱增,并由此產生了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緒,彌漫在夜深人靜的宿舍。女兒自幼到大的每個成長階段,陳曉都不在身邊。當年幼的女兒會用簡單的文字、拼音和圖畫表達情感時,她寫給陳曉的信件只關心一個問題:爸爸何時回來?
雖然陳曉一直沒有陪伴在女兒身邊,但女兒從上海中學到香港大學,再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均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圖為2018年陳曉參加女兒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MBA畢業典禮。
那時沒有電腦和手機,更沒有視頻,國際長途電話費用昂貴得讓人望而卻步。往往是新年前夕,大家到大使館用那里的長途電話給家人致新年的問候。
當時與家人情感聯結最重要的紐帶就是一封封寄托思念的家書。駐外期間,陳曉和同事采用變國際信件為國內信件的辦法,即在家書上貼上8分錢郵票,請機組人員帶回國投寄。有些機組人員也會直接把信帶到陳曉在機場新村的家中。
在工作繁忙、艱苦難熬的日子里,來自家人親切的問候、殷切的希望和女兒照片上天真爛漫的笑臉,成為撫慰他孤寂心靈和激發他意氣風發、忘我工作的良藥,伴隨他走過最艱難的情緒低谷期。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駐外30年,他與家人團圓的日子合計不足1年。家庭和事業原本是人生兩大支點,而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全部交給了中國民航的海外發展事業。
東航招聘意大利乘務員時合影。
(圖片均由陳曉提供)
寄夢藍天
作為一名民航駐外的老兵,我衷心希望中國民航的國際航線越開越多,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便利。我也希望未來駐外人員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要暢通國內外的信息交流渠道,把國外優秀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帶回來;要借助自己的各種人脈關系和信息資源,在海外搭建交流的平臺,為中國民航在海外的長遠發展鋪平道路、加油助力。
——陳曉
本期主角
陳曉,1959年9月出生。1978年進入民航,在民航上海管理局運輸服務大隊工作;1988年任東航國際客運部副主任;1989年8月任中國民航東京辦事處員工;1992年任東航東京辦事處成田機場站站長;1996年任東航福岡辦事處總經理;2003年任東航名古屋辦事處總經理;2006年任東航日本地區總經理;2008年任東航巴黎辦事處副總經理;2010年任東航羅馬營業部總經理;2016年至今任東航名古屋營業部總經理。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胡振江任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局長、黨委副書記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