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機場:有個叫Friday的工作室 八年這樣走過
一天,在機場擺渡車上,一位帥氣的小伙子熱情地跟我搭訕道:你是那個公眾號的小編吧,我說:是的。小伙子繼續說道:你做的公眾號很好,我從入職這天就開始關注,一直都很喜歡你們的推文。最常用的就是《班車時刻表》了。很多推文里還會有超級劃算的“文末福利”……真棒!期待你的文末福利!
是的,在杭州空港城,有這么個微信公眾號—Friday工作室,為空港人收集和提供“小城”吃住行等便利資訊服務。你若遇到問題,拿起手機向小編反映或求助,公眾號總是能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在本地可謂小有名氣,是空港人的貼心小棉襖。
但是,空港人可能不知道,公眾號并不只是一個信息和推文平臺。在微信公眾號的背后,有這么一群人,是所有信息的收集者,還是一些活動的主導者。他們自發地、前赴后繼地為大家服務,至今已經走到了第八個年頭。
時間追溯到2011年初,12個稚氣未脫、激情飽滿的年輕人在原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物業管理公司主任工程師江潔霞的帶領下走到了一起。3月,在香港機管局原行政總裁彭定中博士“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鼓舞激勵下,懷揣最初“管理精細化”的夢想,設計了自己的LOGO,成立了Friday工作室。
2011年香港機管局原行政總裁彭定中博士與工作室成員
工作室LOGO
回顧歷程,工作室從業務討論發展為專業技術研討;從單一的人員組成開始到在空港城范圍內招賢納士;從服務機場走向了服務空港,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匠心獨具 精益求精
2011年,正值機場公司開展二期工程投運工作,工作室以工程接收為切入點,從“理家當”以及“資源編號的可持續發展性”兩方面入手,探究運行管理精細化之路。時至今日,這兩項工作依然是精細管理的著眼點和抓手,是數字化管理的基礎工作。
圍繞著管理精細化,工作室采用了多樣化的研討方式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于是有了“請進來,走出去”的學習與考察;還有“頭腦風暴式”的座談,還有激情四溢的“辯論賽”。
2011年蕭山污水廠
2011年上海虹橋機場
2011年上海城市地理信息系統有限公司
2011年新員工現場培訓
2011年二期工程對接培訓
2012年杭州默沙東建設工地
2013年中國民航大學交流學習
比如,《 國內到達出口設置數 》就采用了辯論賽的形式,通過激烈的辯論,最終形成了一致的意見;《 一卡通運用大討論 》和《 G20,因你更精彩 》分別針對多卡合一、針對機場標識系統進行了研討。各個主題沙龍活動,在空港城中也都頗有影響,同時還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工作室每次都會總結形成沙龍成果遞交機場公司,部分被實際運用。
2011年《國內到達出口設置數》辯論賽
2014年《一卡通應用大討論》
2016年《G20,因你更精彩》沙龍活動
著眼航延旅客服務這個工作難點,工作室舉辦了兩期航延服務沙龍《I believe I can fly》以及《服務用我心》,并舉行了《杭州機場服務手冊》發布儀式,讓與會員工們進一步清楚自己的職責,提高在航延時期服務旅客的意識與技巧。
2013年《 I believe you can fly》沙龍活動
2014年《服務用我心》沙龍活動
2011年《行李處理系統服務》座談會
工作室的這些活動也得到了機場公司人力資源部、團委以及安質部的大力支持。
緣起相遇 空港一家
2013年是工作室轉型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工作室除了繼續學術探究以外,還著力打造一個年空港年輕人的交友平臺。還記得《空港奧斯卡》嗎?在浙旅大酒店大堂吧,每天晚上工作室都為大家奉上經典電影,提供免費茶飲,讓空港年輕人有一個輕松愜意的交友環境。該活動持續了近半年。之后舉辦了兩季《浙旅之夜·璀璨空港》和一季《Friday之夜·平安空港》,一季比一季精彩。還記得有三季歷史的《在此相遇》交友活動嗎?這是工作室創立的另一個品牌活動。其中與靖江街道合作、在空港新天地舉辦的“在此相遇”第三季,不僅吸引了來自空港城的年輕人,還吸引了來自靖江街道、阿里巴巴和省屬企業的優秀員工,活動現場十分融洽。
《空港奧斯卡》宣傳海報
2015年《在此相遇》第一季海報
2016年《在此相遇》第二季海報
2017年《在此相遇》第三季海報
2014年《浙旅之夜 璀璨空港》
2015年《浙旅之夜 璀璨空港》
2016年《Friday之夜》
無論是《生活在機場》,還是《足跡,尋找夢的旅程》,沙龍活動緊緊圍繞著豐富員工業余生活這個宗旨,不斷變化活動形式——兩季 《茶園探春》活動、兩季《愛在一起》湘湖健步行活動吸引著空港城里的年輕人。《美在杭州機場(攝影)》是一次用鏡頭展現杭州機場的美、更是用鏡頭記錄杭州機場歷史的活動。今天,當我《圖說杭州機場》的時候,就選用了很多那時候收集的照片。
2018年3月18日《茶園探春》活動
2015年《愛在一起》湘湖健步行
2015年《美在杭州機場》攝影活動
萬眾公益 傳遞能量
《書是溫暖》——援建云南森吉梅朵學校圖書館活動,是工作室舉辦的最有影響力的一次公益活動,得到了空港人、民航人還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使得工作室主題活動的公益性得到了再一次的延展,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聯合空港城各單位一起做公益活動的意義。隨后,工作室聯合廈門航空做了兩次大型公益活動——《您的感恩,我來傳遞》以及《航空法普及形象大使機場一日行》。其中航空法普及形象大使機場一日行活動,組織小學生們零距離接觸了民航人、航空器,并通過體驗模擬出港的全過程,讓他們對航空知識以及航空法有了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認識,興奮地視普及航空法為己任。
2015年《書是溫暖》活動
2015年《航空法普及形象大使機場一日行》活動
2015年與旅客互動的《您的感恩,我來傳遞》活動
工作室一直致力于環保工作的開展,進行了《無煙機場》的宣傳,還在機場范圍內組織開展辦公固廢(硒鼓墨盒)的收集,敦促硒鼓墨盒最終被納入機場辦公固廢的收集范疇。
2014年《無煙機場》活動現場
2014年《收集辦公固廢——硒鼓墨盒》活動
2013年,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上,沈堅董事長這樣提到:“由十幾個年輕職工組成的Friday工作室定期組織討論沙龍,談思想、談工作,非常活躍,已為公司提出多項工作建議。我希望,Friday工作室能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越辦越好,成為職工和公司之間、職工和職工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在公司領導的美好寄語下,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里,工作室創辦的公眾號上線了。
公眾號最有影響力的是實時更新的班車時刻表。無論是員工班車時刻表、旅客班車時刻表還是場內擺渡車時刻表,都細致而妥帖地影響著空港人的生活。在空港城里,工作室公眾號承擔起了橫向傳達資訊至末端的工作,讓每個空港人受益。
為者常成 行者常至
工作室自創建之日起就注重文化建設和傳承,始終堅持“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工作室理念,傳承至今。工作室始終堅持為機場建設服務,為機場員工服務,為空港城的繁榮輸送能量。
工作室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盡情展示自我,努力將自己錘煉成一個集時尚型、創造型、多面型的綜合性人才。正如工作室LOGO的寓意:工作室成員在一個開放輕松的環境中暢所欲言——正是因為一次次的思想碰撞,才有了閃耀著智慧的火花,點燃了每個成員的激情。
8年,來自空港城近20個單位和部門的年輕人相伴走來,一同踐行著“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理念,收獲了大家的信賴,收獲了大家的肯定與贊許。
2012年9月,虹橋機場團委組織前來進行學習交流時,對工作室的評價很令人感動,并據此提出“我們能為企業做些什么”的倡議。是激勵,是肯定,更是鞭策,工作室會走得更踏實、走得更久遠。
2012年虹橋機場團委來訪后發布的微博
2022年的亞運會是杭州機場面對的新的機遇和挑戰,何嘗不是工作室的機遇和挑戰!Friday工作室從物業公司起步,現如今走出了機場公司、走向了空港城。
人生得有幾回搏?或許,你也愿意加入我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一起,去追逐一個“夢”!讓你的人生,從Friday工作室啟航,在杭州空港城,留下青春的足跡。
2011年工作室年冊【回眸】
2012年工作室年冊【足跡】
(江潔霞)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空姐日志:業精于勤 行于慎 成于思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