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雙機接力 千里冰封路變通途
12月18日,這是所有中國人無法忘卻的日子,全國人民沉浸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喜慶日子里,也就是這一天,中國通航人再次用智慧與勇氣,首次采用雙機接力的方式,讓千里冰封路變通途,架起了橫跨千余公里的生命通道,燃起了一個32歲的年輕工人兄弟生的希望,生動詮釋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當天14時45分,華彬天星通航應急保障值班室里響起急促的電話鈴聲,電話的另一端是千里之外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醫院,一名32歲化工廠工人因甲醇中毒,病情危急,必須立即由巴彥淖爾市醫院轉運至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急救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正在值班的華彬天星通航常務副總經理、總飛行師曹威未加思索,立即啟動應急保障響應機制,一整套應急保障程序鋪展開來。
密云機場AW139直升機進行航前準備
分析氣象數據,塞外氣溫已降到零下十幾度,空中風速大,開車時間長,途中油耗大;分析航路,全程一千多公里,必須夜航,途中加油,一個個不利因素擺在面前,此時生命在呼喚,要從死神手里搶時間,很顯然,華彬天星通航在巴彥淖爾市醫院備勤的一架輕型雙發直升機很難完成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任務。時間在分分秒秒的過去,大家都眉頭緊鎖。“一長一短,雙機接力,包頭民航機場完成病人交接”,備勤直升機將病人先送到包頭民航機場,中型直升機從北京起飛到包頭民航機場完成接力,返程直達北京。一架輕型直升機,一架中型直升機接力與時間賽跑,這是一個創舉,也是華彬天星通航實力的見證,更是中國通航人對生命的尊重,踐行守護生命的誓言。
巴彥淖爾貝爾429直升機進行航前準備
巴彥淖爾患者已經登機準備轉運
民航總調、北京進近、北京區調,呼和浩特進近、呼和浩特區調,南苑機場、包頭機場……華彬天星通航運控室里井然有序的發出一道道飛行計劃報批申請,電波飛馳,“可以起飛”、“可以放行”,“空中避讓”,“按航路飛行”,軍民航各部門和管制單位一路綠燈, B-70CF密云機場順利起飛。
雙機飛抵包頭機場準備交接轉運
患者從貝爾429直升機轉移到AW139直升機
機組協助醫護人員進行患者迅速轉移
空中在與時間賽跑,地面接機工作也緊鑼密鼓進行。解放軍第五醫學中心停機坪早早地拉起警戒線,安保人員整齊列隊,嚴陣以待。醫護人員備好輪式擔架、氧氣袋等急救設備提前一個多小時站在刺骨的寒風中等待病人從天而降,從他們的目光里流露出等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的急切。一個個不知道稱謂,叫不上姓名的大校、上校來了足足有十幾位,急切地詢問什么時間落,急救準備好了嗎?圍觀的人在議論,看這陣勢儼然是救治一位十分重要的病人。伴隨著直升機的轟鳴,由遠及近,緩緩降落,螺旋漿停止了,病人被抬到擔架上,隨病人而來的老父親是一位頭發斑白老農民,給圍觀的人做出了響亮的回答,病人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一位工人階級兄弟。他們,用行動讓“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的臂章熠熠生輝,用行動在解讀“愛黨,愛民,愛軍”的誓言。
醫院地面安保人員及醫療保障設備就緒
院方領導檢查現場使用醫護設備
院方救護隊準備就緒
院方領導檢查現場使用醫護設備
AW139直升機攜帶患者降落醫院停機坪
院方醫護團隊對患者進行地面轉運
院方醫護團隊對患者進行地面轉運
千里冰封路變通途,記錄著中國通航人匍匐前行的足跡,軍民融合大聯動,書寫了共產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不變初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烏海機場:旅客吞吐量提前21天超去年總量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