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航空都市”如何既集聚產業,又集聚人氣
何謂“航空都市”
“航空都市”(aerotropolis)源自英文單詞“都市”(metropolis),也譯作“臨空經濟區”、“空港經濟區”、“航空都市區”等。本文主要從社會學視角出發,對初步探討“航空都市”的理論和實踐。
一般而言,傳統型大都市通常由一個中心城區及周邊郊區組成。而“航空都市”的構建主要受制于“位置、可達性和速度”三大要素,具體包括航空城、有規劃的城市、航空產業集群、運輸設施和商業樞紐以及外圍經濟走廊和相關住宅開發區等,并能實現“以機場為核心,由航空產業吸附相關商務活動和休閑娛樂活動等協同發展,從而集聚人氣,形成新的城市形態”。

圖1:航空都市概念模型圖。圖片來源: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4402
“航空都市概念模型”的理論基礎,主要來自區域經濟學、人文地理和社會學。概念模型提出者——美國北卡羅納大學柯南—弗萊格勒商學院教授約翰·卡薩達也曾一度于該校社會學系學習和工作,且一直對社會學專業葆有濃厚興趣。按照卡薩達的闡述,“航空都市”旨在“以時間消解空間”,以速度為引領,以交通方式變革為核心,定位于“城市圍繞機場而建、機場驅動經濟發展”,打造產業、交通、商住、休閑等綜合性區域。
概而言之,“航空都市”建設有兩個鏈接口,一是商業模式的革新(the way we will do business),尤其是與臨空經濟相關的產業的集聚化發展;二是生活方式的重塑(the way we will live in the near future),特別是面向“飛行一族”或“知識工作者”生活方式的引領。
應和“航空都市概念模型”的省市,除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大老牌空港經濟區,還有西安、鄭州、青島、長沙等新秀。
前一類型,暫以廣州為例。其空港經濟區位于廣州市中北部,環繞白云國際機場,規劃重點開發區域約116平方公里,借助于空鐵聯運交通體系優勢,半小時左右可達市中心,1—2小時覆蓋珠三角,3小時通達中國主要城市及東南亞,12小時抵達全球大部分城市。

圖2:廣州空港經濟區發展歷程。圖片來源:廣州空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后一類型,暫以鄭州為例。鄭州“航空都市”(即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占地414平方公里)的建設,因聘請卡薩達作為首席專家,并大力支持“航空都市”的科研工作,而頗受業界矚目。
卡薩達與其合作者撰寫的《航空大都市》,其中文版成為河南省委書記向全省干部推薦必讀三本書之一。而全國首家“航空都市”官方研究機構——“中國航空大都市研究院”(Aerotropolis Institute China,簡稱航都院)于2016年在鄭州成立,由位列河南國企第一陣列的鄭州航空港興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興港投資”)注資成立。航都院院長卡薩達曾在2017年聲稱,“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發展始終遵循著非常正確的建設時序和戰略路徑,是全球航空大都市的先驅和典范”。
不過,“航空都市”的打造,如果繼續停留在傳統的航空港或工業園區建設層面,則極可能淪為另一波“沖動式投資躍進”。盡管“航空都市”號稱將有助于實現從“城市打造機場”到“機場打造城市”的發展轉變,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為一種概念模型,“航空都市”的扎實落地,還面臨不少難題。比如規劃層面的清晰范圍界定,商業層面的產業吸引和集聚,以及城市社區層面的人才和居民的吸引等。
如何發展“臨空經濟”
在卡薩達看來,臨空產業具有連通性、高效性、快捷性、靈活性和網絡化等特質,在這其中,如何將“航空都市”理應具有的時間節約、成本降低、空間節省等優勢進行整合非常重要。
這是因為,“一個追求高技能、高收入的城市或地區,應該更關注產業的資源配置能力(如設計、銷售和研發等),而不僅關注某個具體的產品或企業,即使這個產品或企業的技術含量很高,或者非常環保”。而且,“所有的活動都因機場的運作而加強,機場本身就是整個新經濟體系中的功能核心,其終極目標是提高城市的競爭力,提供就業機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于是,在很大程度上,“航空都市概念模型”的提出,源自對航空時代經濟發展轉型需求的應對,以期借此實現產業協同發展、就業崗位增加以及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縱覽近幾年關于“航空都市”項目的報道,就會發現存在不少問題。
例如,現有招引產業企業的臨空指向性較為模糊。截至2018年,國家已批復了12個臨空經濟示范區。這意味著,“臨空經濟”已被視為新的經濟增長極,12個地方政府將同臺競技。不過,需要警惕唯政績而馬首是瞻的積極作為,并且需要明晰建設愿景、目標和道路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因為,地方性臨空產業的布局,既離不開硬件建設的供給和統合,也離不開“精準式選商”工作的扎實推進,還離不開營商環境層面為企業“減負減壓”。
例如,上海市政府已對外宣布,“上海將擁有一個行政審批最少、收費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以及“上海進一步為企業降本減負,2019年減稅規模約40億元”。
毋庸置疑,“航空都市”將在信息交流、資源配置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然而,相關臨空經濟產業如何實現有效集聚,仍存有不少挑戰:
一是涉及現有產業基礎及其配套建設能力的跟進,在構成上涵蓋產業園區、物流園區、商務園區、交通和通訊綜合設施、批零市場、酒店和娛樂中心,以及大型混合居住區等環節;
二是在技術技能上,需要對機場發展規劃、投資選址規劃、交通規劃及地區規劃有深刻理解;
三是管理團隊建設,包括投資者、行業利益相關者和政府官員等成員,團隊需要擁有對市場分析、市場營銷、地產發展、項目管理等專業知識的扎實掌握,并具有良好的協調管理和調控能力。
生活方式的重塑——服務于誰,如何服務
理論上,“航空都市”不僅是一種產業園區,也是滿足航空時代特定人群工作需求的生活型社區,在生產和商務活動之外,還能提供充沛的公共活動。
作為一種城市建設新概念,“航空都市”也將成為有助于重塑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動力機制。“真正的問題在于航空都市是否以智能方式去最大限度地減少問題,并被機場、機場使用者、企業、周邊社區及其所服務的更大區域帶來最大化的收益”。
而在大力提倡“航空都市”時,不能忘記發生“鄰避運動”的可能性。例如,英國希羅斯機場的擴建和成都天府機場的興建等。畢竟,航空樞紐功能的有效發揮,離不開與周圍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共存共榮。
相較于傳統型城市生活方式,“航空都市”呈現的生活方式更具變革性和挑戰性。“航空都市”的打造既涉及空間流動,也涉及社會流動,而空間過程對理解社會關系至關重要。
地方經濟重建離不開地方社會重構,這個社會學命題,對“航空都市”的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著深刻的啟示。“航空都市”項目打造所呈現出來的“空間性與社會性沖突”,恰恰說明了“產業形態的空間分布內嵌于社會系統之中”。
因此,關于“航空都市”建設,在討論機場作為航空樞紐的重要功用的同時,需要關注其與周邊區域的微妙關系,這其中不只涉及園區“利益相關者”議題,也涉及特定版本的“社區總體營造”議題。
因為,“航空都市”擬營造的是一種高科技產業園區與居住區的混合體區域。需要注意“空間性和社會性隔閡”難題的處理,否則,社會問題將因此衍生。比如,慕名而來的“知識工作者”以及相關的“新居民”,如何與規劃區周邊原居民和諧相處,以及工作和休閑娛樂之外,教育和醫療等配套設施和服務如何有效供給等。
總而言之,“航空都市概念模型”聲稱,絕不只是圍繞“城市的機場”打轉,也不局限于“機場城市”(airportcities)的經濟考量,但從近十多年發展實例去觀察,從“機場城市”到“航空都市”的發展轉變,依然處于多維轉型期。
實際建設中,如果僅體現為對“航空都市經濟發展”的追求,而非系統性的“航空都市發展”,則依然更多屬于對“機場城市”的單一性謀劃,而非“航空都市”的系統性統籌。
“航空都市”理念的落地,既需要產業的集聚,更需要人氣的集聚,二者是不可分離的統一體。最后,還宜了解,“航空都市概念模型”具有包容性,并非一成不變,其本身還處于演變過程之中,對應功能和形態也將隨之而變化。
參考文獻:
1.(美)約翰.卡薩達(John D. Kasarda),格雷格.林賽(Greg Lindsay)《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曹允春、沈丹陽譯,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第1版,2017年第3次印刷。
2.Kasarda, John D. LOGISTICS & THE RISE OF AEROTROPOLIS. Real Estate Issues, Winter 2000, p. 43. Academic OneFile, Accessed 1 Feb. 2019.
3.Kasarda J. Aerotropolis: The Way We'll Live Next[M]. Penguin Canada, 2011.
4.Frisbie WP; Kasarda JD. Spatial processes.In Handbook of sociology, [edited by] Neil J. Smelser.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1988. 629-66.
5.Irwin M D, Kasarda J D. Air passenger linkages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1: 524-537.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首都機場臨空經濟示范區正式獲批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