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平川:建議重慶72小時過境免簽增至144小時

圖:全國人大代表譚平川。攝影:胡杰
如今,民用航空被視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是推動內陸開發開放的新引擎和新動能。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董事長譚平川從事航空管理工作多年。昨日,譚平川接受重慶商報-上游財經記者專訪,介紹了重慶民用航空的發展情況。他建議,在重慶航空口岸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吸引更多入境游客,提升重慶國際形象。
推動重慶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今年兩會你帶來了哪些建議,最關注什么?
譚平川:我今年帶來了兩個建議。一個涉及重慶延長過境免簽,另一個是關于加快發展通用航空的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重慶時對重慶提出了“兩點”“兩地”的定位要求,這就迫切需要通過一系列政策和建設,發揮好重慶國際航空與鐵路、長江水運等多式聯運無縫銜接,增強外國人來渝投資、旅游觀光、商務探親的便捷性,提升重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功能,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記者:作為航空事業的管理人員,你很關注重慶對外開放的問題。在你看來,目前重慶對外開放建設得怎么樣呢?
譚平川:可以這么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重慶開放的大門也將越開越大。
我給你看一組數據,去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3%,總量超過1.9萬億元;中歐班列(重慶)運行越來越多,國際航空物流平穩發展,“渝黔桂新”鐵海聯運南向通道開行常態化班列;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9%……這些數據都可以看出重慶在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成績。但重慶不靠海、不沿邊,相比而言,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挑戰更大,所以更需要政策來推動重慶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將重慶72小時過境免簽增加到144小時
記者:你的建議中,有一項關于延長重慶過境免簽政策的,現在重慶的過境免簽實施情況如何?
譚平川:重慶是繼北京、上海、廣州、成都之后,全國第五個對45個國家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城市。去年,重慶簽發外國人居、停留證件及各類簽證1萬余次,同比上升10.5%;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58萬人,實現旅游外匯收入19.4億美元,接待入境游客量增幅高達100.9%。
可以說,72小時的過境免簽,對于促進重慶與世界各國的經貿、旅游、文化等交流合作,加快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事實上因為停留時間短、旅游產品不便安排等因素,這一政策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記者:過境免簽政策如何去延長?
譚平川:簽證便利化是新時代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上海、江蘇、浙江三地,京津冀地區,遼寧沈陽、大連航空口岸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這和很多國外國際大城市的過境政策是一樣的,這既滿足了過境外國旅客的實際需求,也對這些地區航空、旅游、商務會展資源互補以及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重慶要提升國際形象,就需要吸引更多外國人入境,所以我建議可以參照“江浙滬”“京津冀”等地政策,在重慶市航空口岸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外國旅客有更充裕的時間去了解重慶文化、游覽旅游景點以及開展商務活動。
增加重慶直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線
記者:重慶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擁有航空、水運、鐵路等功能完善的口岸體系,重慶近年來航空運輸發展情況如何?
譚平川:近年來,英國、日本、加拿大、荷蘭、意大利等10多個國家陸續在重慶設立了總領事館,重慶也在境外設立了不少旅游營銷機構,讓重慶與境外的聯動增多了。
2017年,重慶的航空口岸,也就是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3872萬人次,位居全國第9,世界50強,其中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員達到269萬人次。目前,重慶已開通至洛杉磯、紐約、舊金山、莫斯科、墨爾本、多哈、赫爾辛基、曼谷、首爾、新加坡等69條國際(地區)航線。同時,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和T3A航站樓的建成投用,也極大地增強了重慶航空口岸的運輸能力。
記者:作為內陸開放口岸,重慶機場下一步還有哪些計劃?
譚平川:剛才我說到重慶已開通了69條國際(地區)航線,這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航線就達到了44條。“一帶一路”是我們國家戰略,重慶也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大力加強重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系,將有助于重慶深入落實“兩點”“兩地”定位。
所以,在航空口岸發展方面,我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支持重慶國際航線網絡布局,特別是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規劃布局國際航線,在目前已有航線的基礎上,開通重慶至布達佩斯、雅加達、萬象等“一帶一路”航線,力爭2018年重慶江北機場國際(地區)航線達到85條,2019年達到100條,實現重慶與世界的“空中互聯互通”。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廖虹宇:全面深化海南空域精細化管理,推動海南航權進一步開放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