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航空貨運角度淺析內蒙古跨境貨運的發展
內蒙古位于祖國北部邊疆,呈狹長形,東西長約2400度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度公里。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8,北部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200千米。
一、 境外市場背景
自2010年起,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據統計,俄羅斯90%的外國郵包來自中國。因經濟危機,近年來俄羅斯零售業銷售額不斷下降,但電子商務市場卻在俄羅斯快速增長,每年的增速超過20%。跨境電商在中俄貿易中的所占比重不斷提高,電子商務企業協會和俄羅斯郵政數據顯示:2017年,中俄跨境電商業務的市場份額增至37%,交易額達4100億盧布(接近70億美元)。
目前,我國對俄羅斯出口的主要產品為奢侈品、皮毛、服裝、電子產品,出口俄羅斯的貨源地主要在江浙一帶,出口通道主要有兩個,一是江浙地區經過中原如武漢、鄭州,再以航空運輸的形式將貨物轉運至中東、俄羅斯;二是將貨物集中運輸至北京,再通過北京集散,轉運至俄羅斯等地。武漢、鄭州、北京是現有的運輸通道中最重要的三個節點,其中武漢、鄭州已經開始著手建立其對俄快件的中心地位。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較遠、全程航空運輸,導致我國對俄物流的周期長,成本偏高,這些已成為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因素,在出口跨境電商的訂單糾紛中,物流問題占到了95%。
相較于俄羅斯,蒙古國市場則較為平靜,156.6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為300萬,其人口稀少,貧富差距下,消費力集中在人口密集城市,自2015年電子商務萌芽到今,年輕人作為蒙古國電子商務的消費群體,主要消費商品為服裝、化妝品、書、軟件、禮品等,具有消費商品的價值較低的市場特點。
二、 自治區資源現狀
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具備與俄羅斯、蒙古較近的天然優勢,在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中,內蒙古被賦予我國向北開放的橋頭堡的重要戰略定位。
從地理位置上看,內蒙古自治區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北大門”,面向俄蒙擁有19個口岸,在對俄跨境電商業務中,內蒙古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從呼和浩特出口到俄羅斯,航空運輸價格與武漢、鄭州相比,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其次,二連浩特是中國對蒙開放的最大公路、鐵路口岸,承擔著中蒙貿易70%以上的運輸任務和中俄、中歐貿易轉關跨境運輸任務。在近距離的陸路運輸方面,二連浩特優勢明顯。再次,烏蘭察布距離北京353公里,目前北京的快件無論是清關能力還是倉儲方面,均已面臨飽和,而經烏蘭察布通過地面卡車運輸,在承接北京溢出的快件和分流部分北京的快件業務方面,烏蘭察布作為新雅寶路承接開啟向北跨境通道。
從保障能力上看,呼和浩特機場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已實現國際快件現場關檢合作一站式作業通關模式。2015年,呼和浩特國際快件業務正式運營,在自治區范圍內率先實現了國際快件現場關檢合作一站式作業通關新模式。全年接收進港國際快件25.9萬件,共計505噸。2016年全年接收國際快件127.7萬件,共計2535.4噸,在全國31個快件監管中心位列18位。2017年,一是全年完成國際快件清關128.8萬件,共計3024.4噸(同比增長19.5%),位列全國31個國際快件監管中心的第13位。在通關速度、保障能力等方面,與國內其他監管中心相比,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二連浩特是國家支持延邊開放6個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之一,2017年集團公司啟動“呼和-二連空地聯運”項目,開發建設國際快件海關監管場所,二連機場目前也已完成機場海關監管倉庫的建設及申報工作,待投入使用后,會大大提升倉儲保障能力。
烏蘭察布機場于2016年正式通航,2017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2萬人次,貨運業務已步入正軌,整體發展勢頭迅猛,目前烏蘭察布機場正在積極對接,爭取開通對俄的國際航線。
三、 如何實現跨境貨運的整體發展
現階段,集團公司國際貨運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良好的跨境貨運應具備航線網絡通達性、貨運集散集中性、收費成本低廉性、通關環境穩定良好性,通過對優勢資源及現存問題的分析,在航線資源開發、國際貨代引進、通關及倉儲能力建設、機場功能定位、區域性一體化合作等方面重點建設,打造“區域性國際貨運發展城市群”,提升向周邊市場吸引更多的貨流資源的能力。
(一)戰略定位清晰
以區域資源整合為手段,建設定位面向俄蒙的區域性國際貨運發展城市群,重點開發跨境航線網絡、建設清關便利的場所和平臺,以航空運輸資源建立跨境通道,以良好的清關環境吸引貨流。認清機場群中具備發展跨境貨運的優勢的區域,重點發展白塔國際機場、烏蘭察布集寧機場、包頭二里半機場及二連口岸倉庫。
(二)協同功能明確
呼和浩特市白塔機場作為省會國際機場,在航線資源和保障能力上獨具優勢,同時自治區目前唯一一家國際快件監管中心位于白塔機場,清關場所設備能力目前大于貨量水平,二連浩特口岸是對蒙最大口岸,烏蘭察布作為疏解首都功能的新雅寶路,定位中蒙俄貿易功能區,就協同分工上看,
一是打造呼和機場“空港”樞紐能力,積極開通對俄、蒙航線,加大國內對俄、蒙貨源地的航空運力,爭取開通國內外貨運包機;
二是持續提升呼和浩特機場清關能力,積極對接海關等主管單位,爭取通關政策,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水平;
三是發揮二連浩特陸路口岸及航空口岸優勢,積極探索空地、空鐵聯運,打造面向蒙俄跨境通道,以二連浩特國際物流倉為貨物集散節點,重點打造清關服務平臺;
四是積極對接烏蘭察布市政府,充分發揮其距離北京較近的地緣優勢,壓縮運營成本,為貨代企業提供更為便捷的倉儲服務;
五是對貨源定位清晰,根據貨運價值、性質、貨量來積極合理分配運輸方式,降低成本、提升時效,運力資源合理分配使用。
內蒙地區在國家及地區政策、地理位置、口岸資源等方面,在發展對俄、蒙國際貨運業務上,具有天然優勢。跨境貨運市場潛力巨大,尋求運力支持,需要政府定向的政策與資金的支持,掌控運輸網絡主動權,以兩地渠道吸引貨源流入,以貨源的流入培養兩地市場資源交換,建設良性的跨境貨運通道后,不再依靠補助,最終走出一條定位清晰、合作高效、共享共贏、區域特色的跨境貨運發展道路。
(文/內蒙古民航地服分公司 金正陽)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順豐圓通雙雄之爭 中國“孟菲斯”落子何處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