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機長李慧:“追”著祖國飛了43載
李慧
1959年7月27日,南京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里,一個可愛的嬰兒呱呱墜地,他是家里第二個男孩——李慧。新生命的到來固然讓人欣喜,可李慧的父母卻仍心存憂慮。
“我的出生正趕上國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所以家里多一張嘴,就意味著經濟上更多一份困難。從小,學校黑板上經常背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報效黨和人民,為祖國繁榮昌盛貢獻力量’。”李慧懂事的早,雖然那時家里衣食緊張,卻更讓他樹立起堅定的志向:“國家、黨和人民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哪里需要我,我就‘追’往哪里。”
“追”進航空學校和空軍部隊
1975-1985
時光一晃到了1975年。彼時,16歲的李慧隨正投身于“三線建設”事業的父母,來到了四川省樂山市就讀高中,正巧遇上長春空軍第一航空預備學校在蜀招生。
“很多青年都想去當兵,一旦被錄取非常光榮。”李慧由于身體素質好、學習成績優,幾乎毫無懸念地被該空軍學校順利錄取。當時,該學校從整個四川省數千名考生中,僅招生180人,可以說是“百里挑一”。李慧高興自己“追”上第一個夢想的同時,也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更加清晰:“一定好好飛,傾力報效祖國。”
不負眾望,憑借著自身的聰穎與勤奮,李慧于1977年按時完成在空軍預備學校的基礎學業任務,轉入空軍飛行學校開始學習駕駛“初教六”這一初級教練機的主力機型。
梅花香自苦寒來。1978年,刻苦鉆研飛行技術的李慧以優異成績自空軍學校畢業,并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為了實現從戎報國的理想,他再次從學校“追”進了部隊——空軍第39師117團,成為了一名殲擊航空兵。
“在39師我主要駕駛‘殲-5’和“殲-6”這兩種噴氣式戰斗機,一開就是7年。這兩種機型都是在我國沈陽研發制造的,其機動性能和設計、結構都體現了我國航空技術的日新月異和不斷進步的喜人成績,作為飛行員,我們亦感到非常驕傲。”李慧以日益精湛的飛行技術見證著祖國的發展和強大。同時,他“零差錯”的安全飛行成績也讓許多戰友欽佩不已。直至轉業那年,李慧在飛行中的這股“穩勁兒”,仍常被大家當做“勵志教材”而津津樂道。
“追”入貴州和南航:勿忘使命
1995-1998
1985年,李慧從部隊轉業,考慮到照顧父母,他再次回到了樂山,隨后娶妻生子,在當地一家“老三線”企業從事人力資源工作,走上了波瀾不驚、四平八穩的“人生軌道”。然而,李慧內心深處,始終不甘放棄自己曾熱愛并為之長期奮斗的飛行事業,他的目光,也并不因眼下的安逸而停滯不前。
“那時心里總覺得‘不得勁’,雖然不飛了,還是經常關注航空類的信息和新聞。”1995年,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李慧獨自來到成都,準備參加川航的飛行員招聘活動。沒想到,他所在單位臨時安排了出差任務,導致他錯過了體檢時間。
就在李慧有些失落之時,身邊朋友告訴他“體檢隊又去貴州了,那里的省航空公司(南航貴州公司前身)在招飛行員”。這個消息,又點燃了他心中的希望。
事不宜遲,李慧立刻“追”到貴陽,由于過硬的身體素質及飛行能力,被公司當即聘用。通過近一年的學習與專業訓練,他順理成章地取得了“運-7”民航客運飛機的機長資格。
“一個是戰斗機,注重的是性能;一個是客運機,需要的是舒適。”李慧深知二者的不同,入職后,他將“運-7”開得穩當而安全。為了支持他的事業,家人也隨之來到貴陽陪伴照料。1998年6月28日,南航和貴州省航空公司創新改革、聯合重組,全新的“貴航”破繭飛出,以往的5架“運-7”全部淘汰,綻放著火紅木棉花的南航波音737客機呼嘯而來,為貴州交通建設和旅游、經濟、文化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澎湃的動力。
“追”上祖國發展步伐
1999-2019
“來貴州的短短三年,就變成了南航大家庭飛行隊伍中的一員,有喜有愁。高興的是公司迎來新機遇和大好形勢,愁的是‘運-7駕照’又用不上了。所以,更要‘追’上國家新時代改革浪潮和航企發展的步伐,不然就必定要落后、要退步。”當李慧再次面臨著由于機型更替需要重新學習的“坡坎”時,他依然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開追”。在公司機型不斷更替的7、8年里,他又先后取得了波音737-300、737-700、737-800的副駕駛至機長資質。
“飛過的機型連起來是個‘順子’——‘5、6、7、8’全‘齊活兒’了。”李慧笑著說。盡管他的經歷聽起來輕松、順暢,但同事們卻深知他一路“追趕”的艱辛與不易。
2005年,南航貴州公司開通昆明-西雙版納航線。當時,由于西雙版納嘎灑國際機場凈空條件較差、地形較為復雜、跑道長度也僅有2200米,對飛行員的駕駛技術帶來極大考驗。在許多飛行員對這條航線“不感冒”的情況下,李慧主動把“擔子”挑到了自己肩上。每次飛行前,他都對該機場的進近條件、地形地貌等進行精心準備和應對研究,成為執行此航班任務最多且每次都順利完成飛行任務的機長。
“那幾年,這條線飛得太‘勤’了,導致大家都改叫我‘李版納’。”同事們對李慧的善意調侃,正是對他沖鋒在前、甘于奉獻、迎難而上的黨員精神和飛行員專業素養的肯定與贊揚。
憑借著這股“勇于追趕”的信念與勁頭,李慧不斷加強學習、時刻提升飛行作風。飛行期間,他及時發現并準確判斷飛機液壓油泄露、高度表誤差等安全隱患;果斷、成功地處置了飛機前輪減擺故障、氣象雷達故障、飛機后緣襟翼不對稱等突發情況。在他23888小時的43載飛行生涯中,始終保持著安全“零差錯”的好成績。他更先后被中國民用航空局、南航及貴州公司授予安全飛行金質及銀質獎章、抗雪救災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南航老機長李慧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飛行了,再次感謝祖國、黨和人民的信任,希望下次,我們還能再見。”2019年7月26日,由上海飛來的CZ3652航班平安降落在貴陽機場,李慧進行最后一次機長廣播,聲音有些低沉和哽咽。
“在空軍學校那會,每個月津貼5塊錢,一年漲一塊。后來到了部隊,國家每天伙食補貼3塊錢。現在國家越來越富強,我們的工資也增長了。今年新中國70歲了,我也60歲了,國家快速發展的這些年,我們也越飛越高、越飛越好。”和每位旅客深情地握手道別后,李慧拿起一塊乘務組為他精心準備的“退休蛋糕”,有欣慰,也有不舍:“初心永追中國夢,使命深記白云中。”(楊留云 趙建峰 江津印)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武漢機場翼豐班組:我們不是無所不能 但是必將竭盡所能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