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數據智慧 成都機場定義民航建設新基準
2018年,每天都有近14萬人次的旅客從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以下簡稱“雙流機場”)飛往世界各地,或抵達這座天府之國。機場不僅僅是旅客航程的起點、終點或者換乘站,更是連接外部世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如何提升機場管理效率,優化旅客出行體驗,成為肩負雙流國際機場管理與運營重任的四川機場集團最關心的核心問題。
隨著民航“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智慧機場”的目標,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型技術的部署成為機場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必經之路。為此,四川機場集團通過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提供的云計算與大數據平臺一體化解決方案,從底層架構到創新應用,為集團成員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使用和運維簡便的數字化平臺,從而實現了集團整體業務的一體化轉型升級。
“智慧機場”建設非一日之功
作為中國西部地區聯通世界的窗口,雙流機場是我國最早開始信息化建設的航空樞紐。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使得雙流機場的旅客數量及服務需求飛速上漲,傳統IT系統面臨嚴峻的業務需求挑戰,雙流機場面數字化轉型需求在即。智慧機場的建設目標對雙流機場底層信息化平臺的升級和重構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全新需求和挑戰,四川機場集團攜手新華三通過建設智慧云中心,構建了統一的ICT基礎架構。同時通過立足智慧云中心建設,構建航班保障多源數據集成處理平臺,為實現機場協同決策、高效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使業務系統實現更快上線、更高效數據交換,以及共享和分析模式。目前,該平臺已經上線A-CDM協同決策系統、地服生產保障系統、機場集團辦公系統、檔案系統。云平臺將作為機場集團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的承載基礎,未來還將承擔財務系統、飛行區管理系統、貨運區管理系統、商業管理系統等機場各類重量級業務系統運行的重要職責。
從成本到效率,新華三全方位提升機場建設智能化水平
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應用與部署為四川機場集團提供了高效的業務運作與數據洞察的平臺。如今,雙流機場借助新華三大數據解決方案已經能夠實現從距離、機型、速度等維度預測航空器從降落點到每個機位的滑行時間,實現飛機預位時間精準預測,全面減少地面保障人員地面無謂的等待時間,大大提升了人員的有效工作時間。同時,在機場地服保障中,利用大數據技術和動態自適應遺傳算法等先進技術實現了20余個工種、3000余人的的智能排班。2019年春運前還將上線飛機機位與登機口全智能分配,未來還會實現值機柜臺、安檢通道、貨運通道等機場核心資源的智慧管理。大數據不再只是簡單的標簽畫像,他已經成為機場生產決策的核心要素。
而云平臺的建設和部署,也有效地提升了服務器資源利用率,讓雙流機場能夠在有限機房空間及服務器上運行近10倍的業務虛機,并以高可用性保證業務可靠性;同時,資源的一體化管理也大大簡化了運維工作。
四川機場集團對數字化技術的積極嘗試與探索創新,為全國智慧機場的建設進程發揮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新華三將與四川機場集團一起加速智慧機場部署和落地應用,提升機場管理效率,優化客戶服務體驗,讓機場成為交通行業轉型變革時代中聚合前沿技術、探路變革趨勢的重要根據地。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為全球綠色機場建設貢獻中國智慧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