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支線機場質量安全管理的四個常用有效工具
質量安全始終是機場的生命線,支線機場的安全質量管理與干線機場一樣,同樣具有絕對舉足輕重的重要性。為此,作為支線機場如何做好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個永遠值得探討和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在支線機場基層一線的安全質量管理的做法和經驗,以及支線機場質量安全部門工作的實際,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初步總結出了支線機場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四個常用有效工具,與大家分享,敬請各位賜教。
第一個工具是局方和集團等上級單位或部門的檢查。
正常情況下,局方每年會對支線機場最少開展一次機場適航性檢查和各種安全專項監(jiān)察、民航空防和公安會開展平安民航檢查及航空安保方面的檢查,有的支線機場還有上級主管單位和部門甚至是集團公司等牽頭開展的季度、年度安全服務檢查或安全專項監(jiān)察等。這樣,每次這些檢查單位的專家和領導都會根據最新的法律法規(guī)、最新的領導指示或會議精神,做成相應的檢查單,對所對應的業(yè)務模塊進行認真仔細的檢查和監(jiān)察,之后都會按照慣例進行反饋給被檢查方機場。于是,機場質量安全管理部門就可以借助這些局方、集團等上級單位檢查的契機,及時將發(fā)現的問題匯總,召開整改推進會,分部門分業(yè)務模塊落實整改責任人、明確整改要求和時限,后續(xù)以季度、半年、年度為節(jié)點進行再跟蹤、再檢查落實整改情況,直到問題整改完成為止。由于局方、各級主管單位在行政檢查事項庫涉及的內容都是機場運行上最基本的要求,這樣他們檢查的要求就基本上可以確保機場安全管理的政策、目標不會出方向性和致命性的問題,機場安全運行有了最基礎的保障。
第二個工具是機場自己開展的各種質量安全監(jiān)察活動。
機場開展的各種質量安全監(jiān)察活動,這個工具運用的好壞,往往取決于機場自身的條件和質量安全管理者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機場自身的條件中就包括如機場質量安全文化和內部管理環(huán)境、領導對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機場配置給質量安全部門的人員及設備等等。至于質量安全管理者自身的素質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方面也會對各種質量安全監(jiān)察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檢查方法和監(jiān)察手段上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靈通,在機場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分析上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筆者向支線機場質量安全管理人員推薦以下幾種常用的而且實用有效的質量安全監(jiān)察方法:
一是開展業(yè)務模塊月度檢查。可以先將機場的總體安全生產保障活動劃分為旅客服務、消防、空防、網絡安全、飛行區(qū)場道、應急救援、軍民融合等若干個業(yè)務模塊,每個模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監(jiān)察檢查單,安排相應的質量安全員每月按照年度計劃主攻一個模塊或多個模塊,這樣一年下來就可以實現管理層面上的全覆蓋。
二是不定時調取視頻監(jiān)控進行監(jiān)督檢查。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調取視頻監(jiān)控對候機樓管理、旅客值機、安檢通道、旅客登機、道口管理、塔臺指揮、消防值班等重點區(qū)域、重點場所、要害崗位值班值守和履職情況進行定時或不定時的抽查。這種隨機或有安排的視頻監(jiān)察,以點窺豹,可以從小視角發(fā)現大問題,從表面現象看到深層次的矛盾。
三是異常事件的調查統計分析。異常事件調查也是機場質量安全管理的一個主要手段。異常事件發(fā)生后,一方面為運行保障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安全教訓,因為異常事件本身就說明生產運行保障系統中肯定存在問題;另一方面通過異常事件的調查統計分析才能識別該系統中存在的潛在的隱患和危險源,識別出其構成實際風險的條件、潛在后果和發(fā)生的可能性,最終通過采取針對性的、有效的措施來消除生產運行保障系統中的風險隱患,降低和避免未來發(fā)生類似事件的可能性,從而為提高機場安全管理體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貢獻。做好異常事件的調查統計分析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是結合文件和形勢要求開展諸如機坪運行、鳥害防治、防跑道入侵、空中防相撞專項治理及民航從業(yè)人員作風建設等專題活動。根據活動要求,深入細致地對照排查,檢視不足,提出要求,及時總結經驗,固化活動成果。此外,還可以結合行業(yè)內外通報的一些相關相近的案例,及時下發(fā)了多個安全提示和安全預警,努力做到汲取他人教訓,提前防范,從而杜絕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
第三個工具是支線機場自己開展的法定自查工作。
法定自查工作作為安全管理的一個有力工具,它能夠推動從業(yè)人員履行崗位責任,民航生產經營單位落實主體責任,持續(xù)提升行業(yè)合規(guī)能力和合規(guī)運行水平。自2015年開始,民航局在行業(yè)內推行法定自查工作,目前法定自查已在全國范圍內有序推進,全面鋪開。但這些年很多機場一直就沒有用好法定自查。為改變此情形,機場管理機構首先就有必要對全部員工進行法定自查的概念和重要意義等相關知識的專題培訓,讓大家都明白法定自查是機場落實主體責任的有效抓手,督促各部門形成主動合規(guī)、持續(xù)合規(guī)的長效機制。只有各部門、各單位采取一定的技術、管理措施,持續(xù)檢查、監(jiān)控生產經營過程各要素、各環(huán)節(jié)與適用于民用航空活動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規(guī)范性文件等的符合性狀態(tài),以及時糾正偏差,達到實現風險分級管控、主動符合法定標準的目標。其次是要安排全體質量安全人員開展集中業(yè)務培訓和研討,并與相關部門探討分解了法定自查庫,明確法定自查事項清單的檢查項目和檢查內容,建立起法定自查事項清單模板,而且將事項清單中包括檢查專業(yè)、檢查項目、檢查內容、檢查標準、檢查依據、檢查頻次、項目編號等要素都盡可能詳細列出。再次是要求各部門各單位按照法定自查模板與格式,按照自查頻次要求,分月度、季度、半年、全年逐一自查梳理。在自查梳理中不斷地發(fā)現風險隱患及問題,然后對這些風險隱患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和環(huán)境進行分析、尋求恰當的辦法和途徑去整改和防范。如一時整改不了的,則應采取臨時替代措施。最后,質量安全部門或安全員要在各部門自查的基礎上做好指導和監(jiān)督,落實好閉環(huán)跟蹤管理,最終就可以實現釘組織、釘系統的目標,從而推動了機場質量安全管理再上一個新臺階。
第四個工具是員工自愿報告系統。
目前在很多支線機場為了拓展機場安全風險隱患識別途徑,完善安全風險隱患管控、信息自愿報告機制,提升機場SMS的效能,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員工自愿報告系統。他們往往通過隨手拍、微信、釘釘、電子郵件的方式來報告問題,倡導全員參與,曝光各類安全風險隱患、違章行為和不文明現象,形成時時處處、事事人人都關注安全、服務、品質、文明的氛圍,從細微之處消除風險隱患,糾正偏差、陋習。這樣有利于在機場范圍內加強對安全服務鏈條的全面把控,構建起安全服務利益共同體。
筆者認為支線機場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要充分用好局方和集團等上級檢查、機場級質量安全監(jiān)察、部門法定自查以及員工自愿報告系統四個常用工具,這樣既可以確保機場安全管理的政策、目標不偏離方向,又可以充分發(fā)揮機場組織機構及職責明晰的效能、同時還能實現全員參與、全流程可追溯的安全管理功能,更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體系。總之,筆者認為這四個常用工具組合使用,可以使機場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與機場生產運行高度契合,變得更加具體、更加精準、更加細化。(匡葉華)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空港觀點:且論石紅杏的悲劇人生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