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在國內機場率先實施“旅客差異化安檢模式”
記者從深圳機場了解到,為有效落實民航“提升服務品質”的改革要求,12月1日起,深圳機場在國內機場中率先實施“旅客差異化安檢模式”。該模式利用大數據分析,通過安檢候檢區入口閘機實現旅客分類分流,進行差異化安檢。安全信用較好的民航常旅客可分流由“快捷通道”接受安檢,從而節省安檢時間,提升乘機體驗。
據了解,深圳機場“旅客差異化安檢模式”依托民航公安情報云平臺的數據,通過機場國內安檢候檢區閘機對旅客進行乘機資格認證,實現對旅客的分類分流,并可提醒旅客托運行李是否需要開箱檢查。目前,在深圳機場國內候檢區共設置有兩道閘機,第一道閘機位于國內候檢區入口,共5組19臺;第二道閘機設置在“快捷通道”前端,共1組4臺。“乘機旅客持身份證或護照在第一道閘機讀取證件信息后,如果信息核實無誤,即可獲得乘機資格準入,可以有效防止無票證人員進入候檢區。”據深圳機場安檢相關負責人介紹,對安全信用較好的常旅客,入口閘機驗證后會指引其經由第二道閘機進入“快捷通道”,節約旅客安檢等候和檢查時間,進一步提高安檢效率,提升旅客體驗。
近年來,隨著航空運輸的高速發展,民航安檢工作也向著“高安全+高效率”的方向轉變。今年3月,民航局公安局正式將深圳機場確定為“旅客差異化安檢模式”試點機場。經過一系列前期準備,今年5月起,深圳機場“旅客差異化安檢模式”開始試行。統計數據顯示,試行期間共有近10萬旅客體驗了高效便捷的“快捷通道”,“分類安檢模式”及人像識別自助準入等新體驗得到了業內專家和旅客的好評。下一步,深圳機場安檢還將進一步優化該模式流程,持續提升旅客服務品質。
除了此次新推出的“差異化安檢模式”,深圳機場近兩年來持續加強新技術在安全、服務等領域的應用,通過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視頻監控、寬帶集群等手段,先后上線了安檢人臉識別、電子憑證過安檢、旅客差異化安檢等新項目,不斷提升安全系數、過檢效率和防范精度的同時,旅客乘機體驗也持續優化。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天翔航院:富蘊基地11月累計飛行3382架次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