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25年 年旅客吞吐量從1千萬到1億這樣走過
12月28日,隨著中國國際航空CA932德國法蘭克福—北京航班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平穩落地,首都機場迎來了今年第1億名旅客。這標志著,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成為中國第一個年旅客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也是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后,全球第二個年旅客量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出席首都機場舉辦的“億路有你 共享輝煌”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活動并講話。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曾勁,集團公司總經理、首都機場股份公司董事長劉雪松,中航集團副總經理馬崇賢,順義區委常委、副區長支現偉出席活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韓志亮主持活動。
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首都機場海關、北京市口岸辦、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中航集團、東航集團、南航集團、海航集團、集團公司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第一億名旅客
董志毅表示,首都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是中國民航乃至世界民航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他代表民航局黨組向首都機場表示祝賀并指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國民航在安全水平、行業規模、服務能力、地位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以首都機場為代表的中國民航機場業,也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績,必將載入中國民航發展的史冊。
董志毅要求,民航人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首都機場要爭做民航強國建設的先鋒,加大力度積極推動機場地面資源擴容和效率提升工作,努力建設平安、綠色、智慧、人文“四型機場”,不斷拓展國際化、大眾化的航空市場。首都機場及各駐場單位要繼續堅持真情服務理念,持續提升機場的服務品質,為全球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持續努力打造中國服務品牌。
董志毅強調,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于明年6月30日竣工,9月30日前投入運營。未來,北京兩座機場將建設成為獨立運營、適度競爭、優勢互補的雙樞紐,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展示國家形象。
曾勁表示,2022年冬奧會將在北京和河北張家口舉行,城市軌道交通與首都機場的融合已經納入北京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今后,廣大旅客進出國門將更加方便、快捷。隨著2019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行,北京“一市兩場”的航空格局將發揮更大的效應,這也將更好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劉雪松表示,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是首都機場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也在中國民航史上留下了濃重一筆。他說,站在新起點,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時提出的“三大關切”,全力以赴推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安全順利投產,首都機場提質增效,全力打造世界級航空樞紐和京津冀區域機場協同發展“三大任務”。
據了解,首都機場是我國目前唯一擁有3座航站樓、3條跑道、雙塔臺同時運行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如今,105家航空公司將這座機場與全世界65個國家和地區的296座機場相連,其中,國內(含地區)航點160個,國際航點136個。
航空運輸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首都機場的發展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民航發展的縮影,也表明中國民航業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態勢。首都機場于1958年投入使用,今年正逢機場運營60周年。1978年改革開放后,首都機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機場目前使用的3座航站樓分別于1980年、1999年和2008 年投入運營。1978年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僅為103萬人次,2018年達到1億人次,年均增長達12.1%。上一次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實現重大突破是在2016年,當時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000萬人次,短短兩年時間,首都機場實現了1000萬增量。隨著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的逐年攀升,機場貨郵吞吐量也由1978年的3.4萬噸躍升至2018年底的超過200萬噸。不僅如此,首都機場還連續9年位列世界第二繁忙機場,并在國際機場協會服務質量評比中連續10 年獲獎。
長期以來,首都機場發揮了區域經濟引擎作用,優化北京城市發展格局,推動區域產業結構穩步升級,助力北京市“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經初步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2017年,首都機場對區域經濟的年均貢獻總量超過1400億人民幣并逐年上升。首都機場及其相關產業年總平均就業人數達61.1萬人,占北京市年總就業人數的5.12%。首都機場口岸海關監管貨物總量達19362.1萬噸,占北京市口岸監管貨物總量的96.9%,遠高于其他口岸。
作為“中國第一國門”,首都機場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的理念,一切以旅客為中心,持續完善服務保障功能,努力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滿足人民群眾對民航出行的需要。近年來,首都機場推動航空公司拓展國際遠程航線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線,不斷完善航線網絡;正式接管東區航空器機坪管制職責,加強與航空公司、空管等單位的協調聯動,提升航班正常性,截至2018年12月27日,首都機場放行正常率同比提高12.14個百分點,始發正常率同比提高13.91個百分點;縮短旅客通關時間,改善旅客上網體驗,開展“廁所革命”,推進無紙化便捷乘機,持續補齊服務短板。
與此同時,首都機場認真落實民航強國建設戰略部署,聚焦高質量發展,在“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標桿體系建設上下功夫。首都機場堅守安全底線,織牢國門安全網絡,建立并完善了以對安全隱患零容忍為理念、以安全風險管控為核心的安全管理體系(SMS);對外發布了《“凝聚多方力量,打造綠色國門”三年行動計劃》,從清潔能源應用、地面電源及空調設施推廣、地面運行模式優化、機場周邊綠色交通網絡完善等10個方面助力“美麗中國”建設;認真研究民航旅客出行的新趨勢和新習慣,充分利用新技術,實現安全自動化、運行協同化、服務個性化和管理智能化;從空間品位、環境品位、文化品位和服務品位等維度創新服務產品,開展“禮在國門、禮贊國門”活動、推出各項特殊旅客服務,為旅客帶來更加愉悅的出行體驗。
隨著業務量攀升和運營規模擴大,首都機場努力增強國際航空競爭力,與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機場協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組織開展合作,積極參加國際行業會議。截至目前,首都機場與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36家機場管理機構確立了姊妹機場友好合作關系。由首都機場發起的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已成功舉辦6屆,成為中國機場與全球民航業交流合作、傳播中國機場實踐經驗的重要平臺。
未來,首都機場將繼續增強旅客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全力以赴建設世界一流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的“四型機場”標桿,助力民航高質量發展。
歷程回顧
自199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已實現了9次跨越式增長。從200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到2004年的3000萬人次,2005年的4000萬人次,2007年5000萬人次,2009年的6000萬人次,2010年的7000萬人次,2012年的8000萬人次,2016年的9000萬人次,再到 2018年突破1億人次大關,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不斷刷新著中國民航機場業發展的新紀錄,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
—— 1993年 ——
1980年1月1日,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1號航站樓正式啟用。首都機場從1958年建成到1993年,用時35年實現了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萬人次,年旅客吞吐量達1028.8萬人次。
—— 2000年 ——
1999年11月1日,歷經四年建設的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全面投入使用。運行資源的補充為旅客吞吐量大幅攀升提供了保障的基礎,首都機場2000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169.1萬人次。用時7年實現了1000萬人次的跨越,首都機場以嶄新姿態邁向新的世紀。
—— 2004年 ——
2號航站樓投入使用后,首都機場開始對1號航站樓實施擴容改造。2004年9月20日,1號航站樓以嶄新的面貌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進一步擴大了首都機場的運行保障能力。2004年11月,首都機場迎來了當年第3000萬名旅客,年旅客吞吐量達3490.4萬人次。
—— 2005年 ——
2005年,首都機場成功保障了兩岸首次直航及臺商春節包機。當年,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推動了民航業的迅速發展,首都機場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僅僅用時1年就實現了從3000萬人次到4000萬人次的跨越,年旅客吞吐量達4100.4萬人次,成為了中國民航快速發展的縮影。
—— 2007年 ——
首都機場夯實安全管理基礎,打造一流服務品牌,提升運行保障能力,為航空公司搭建良好平臺,2007年,保障我國首條“空中巴士”線路——“京滬空中快線”開通。當年,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達5358.4萬人次。
—— 2009年 ——
2008年首都機場創造了世界最大單體航站樓圓滿轉場的奇跡,奧運保障交上一份“零投訴、零事件、零事故”的完美答卷;2009年,首都機場圓滿完成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等重大運輸保障任務,年旅客吞吐量達6537.2萬人次,成為全球第三大繁忙機場。
—— 2010年 ——
2010年,首都機場將每年6月25日設立為“中國服務日”,并成為內地首家“Skytrax四星機場”,服務品質躋身世界先列。當年,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達7394.8萬人次,進入世界第二位,向世界展示了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邁進的“中國速度”。
—— 2012年 ——
首都機場每天承載著1500多個航班平安起降,每天迎送著25萬多名中外旅客南來北往,2012年旅客吞吐量8371萬人次,穩居世界第二位。伴隨著旅客吞吐量的增長,首都機場的服務質量也在持續提升,當年首都機場ACI滿意度居世界第三位,全球旅客吞吐量4000萬以上級最佳機場第2名。
—— 2016年 ——
2013年旅客吞吐量為8350萬人次,2014年達到8613萬人次,2015年上升至8994萬人次,2016年突破9000萬人次。這其中的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個歷史的刻度,是首都機場駐場所有單位、6萬多名員工勇于擔當,無私奉獻,共同努力的結果。首都機場的發展見證了中國民航跨越式發展的歷程。
—— 2018年 ——
2018年,正逢改革開放40周年,首都機場也迎來了運營60周年。作為“中國第一國門”,首都機場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的理念,持續完善服務保障功能,努力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滿足人民群眾對民航出行的需要,發揮著區域經濟引擎作用。未來,首都機場將繼續增強旅客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以赴建設世界一流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的“四型機場”標桿,助力民航高質量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空港關注:“真正的C919”完成首飛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