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多數機場非航收入不足50% 與國際差距明顯

中美航空旅客吞吐量及增長速度對比
近日,研究機構戴德梁行發布報告指出,盡管中國航空業近10年來快速發展,但與國際一線城市機場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
報告中顯示,2007~2017十年間,中國航空業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與“ 世界第一航空大國”——美國相比,我國雖在數量上仍與其存在一定差距,但就增長率而言,十年間,我國憑借11.5% 的平均增速高居美國之上。另外,在國際排名中,2007年中國僅有首都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兩家機場躋身全球機場吞吐量Top15榜單,而在2017年,中國已有4家機場上榜,且排名上也有了大幅提高。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大陸一線城市中的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首都國際機場、深圳機場的非航空收入占比為49%、22%、45%、23%。而國際一線城市中的史基浦機場、悉尼機場、東京機場、香港機場的非航收入占比為44%、57%、74%、66%。
報告認為,非航收入,即機場商業、廣告、停車等非航空業務收入,是國際上評價機場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國內機場非航收入占比不足50%,與國際一線機場仍有較大差距,隨著我國國際化的進一步加強和旅客消費能力的提升,其中的商業市場蘊含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
對于上述數據形成的原因,資深航空業人士孫滬江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因為機場所在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有差距,經濟發展好、口岸位置好、與國外交往多、國際航線多的機場非航業務比例就高。二是機場公司管理人員素質高、機場管理水平高、機場非航業務收入占比就高。
關于機場如何提高非航空收入,孫滬江表示,一是引入更多的國際知名品牌,主要是時尚商品供應商駐場銷售。二是引入具有當地特色的餐飲服務企業進場。三是引入國際著名酒店(商務和休閑酒店)吸引客人入住消費。四是為旅客提供一條龍的出行服務,與OTA分享增值收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哈爾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 東北地區首家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