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集團志愿支教:載初心起航 伴夢想著陸
外籍老師也萌萌噠
為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方略,中航集團于2017年開始發起“中航藍天課堂”志愿支教活動,將扶智與扶志相結合,2年以來,赴集團對口扶貧地區廣西昭平縣和內蒙古蘇尼特右旗開展了19次志愿支教活動,共有來自中航集團24家單位的177名志愿者教授了924課時的課程。志愿者們秉承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中航人的責任與擔當,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橋梁,也收獲了成長的愛與力量。下面,就從“我們”的視角,帶您感受中航集團志愿者們在扶貧支教活動中的感觸和收獲——
“叮鈴鈴……”隨著最后一節課的鈴聲響起,2018年“中航藍天課堂”志愿支教活動在廣西昭平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一年是探索的一年,從上半年的課程試點到下半年每月3批次的常態化支教,我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支教的精準性;這一年是成長的一年,從滿滿的新鮮感到沉甸甸的責任感,我們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強化了支教的規范性。回顧這一年,我們送去了希望的“種子”,更收獲了成長的“果實”。
每一朵浪花 都一樣澎湃
昭平縣地處祖國的南端,那里群山起伏、河谷深切,桂江兩岸青山疊翠、云霧迷蒙,美得像一幅潑墨山水畫。就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卻有這樣一群孩子,你教他們簡單的英語單詞,陪他們唱歌畫畫,與他們游戲舞蹈,就是做這些最簡單的事情,他們卻以十倍的熱情和笑臉還你。伴隨著緊張和忙碌的支教生活好像一下子就過去了,耳畔卻一直縈繞著那句“老師好”。
萬米高空的中航藍天課堂
順著顛簸泥濘的山間小道,從縣城坐車大約半小時就能來到江口村的三所小學,有的校舍嶄新、電教設備一應俱全,有的為民房改建,甚至不能稱之為“學校”,教室與教室之間用布簾隔開,上課鈴竟是敲擊一個銅叉。這里的基礎教育相當薄弱,但是卻不能阻擋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對愛的渴望。這里的孩子們上學通常要走很長的山路,他們中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很多孩子因種種原因甚至沒有了媽媽,學校成了他們唯一的避風港,老師,也被他們當做了父母。而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做老師站在講臺上是很多志愿者小時候的夢想,我們從繁華的大都市來到寧靜的小山村,走到這些純樸善良的孩子們中間,面對環境的差異、角色的轉變,是經歷、更是挑戰。
忘不了第一次走進校園,那些好奇的眼神和不敢靠近的腳步;忘不了第一次上課,一雙雙大眼睛滿懷期待的注視;忘不了第一次做游戲,爭搶著要拉著你的衣袖;忘不了第一次心與心的靠近,卻奈何不了時間的流逝。
我們的到來,的確為這些從未出過遠門的孩子打開了一扇通往精彩世界的小窗,讓他們的視野更寬廣,更自信樂觀,也更加懂得夢想有一天也終會實現,他們值得更多人彎下腰來,細細聆聽,捕捉那些跳動的音符。
感動總是緣于一些很小的事情,看到我們因為上課而嗓音沙啞時偷偷遞過來的水果,不忍心我們中午吃泡面而湊錢買的那碗米粉,趁課間時分匆忙畫下的我們的肖像,密密麻麻寫滿祝福語言的小紙條,和我們離開時躲在墻角留下的眼淚……當你真正切身體會了這一切,才能聽見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
支教,也正是我們找尋自己的過程。
每一種色彩 都應該盛開
草原上舞動的精靈
在祖國的北端有一座小城,叫蘇尼特右旗,歷史上,它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遼闊草原。從呼和浩特到蘇尼特右旗要坐5個小時的長途車,一路遼闊廣袤的草原風光讓人們的身心平靜而舒暢,這里有最澄澈的藍天、最清透的河流以及最質樸的民風。在這樣一個平均海拔一千多米的內蒙古高原上,孕育出了像雛鷹一般的孩子們。
在這里,學校的硬件設施令在大城市的我們感到驚訝,這還是貧困地區嗎?現代化的教學樓、多媒體教學設備、體育館、活動室一應俱全。在這里,因當地政府的重視,教育被放在首要位置,優越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健康的學習成長。而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這里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校生的家大多遠離城市,每逢周末他們要趕一二百公里的路程回家,為了給他們節省路費,我們開設了周末支教課程,力求為他們的周末時光送去一些知識、也送去一些溫暖,為他們點亮一盞燈、也打開一扇窗,為他們播撒希望的種子、也插上夢想的翅膀。
從彩繪飛機到鳳凰精神,通過一個個精彩的國航故事,加深孩子們對我們的了解;從急救常識到拓展訓練,知識儲備加團隊協作,強身健體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從中國文化到世界之窗,歷史的深沉厚重與文化的交流碰撞,迸發出從未有過的“火花”;從文學到電影、從手工到實驗,從地面到空中,從身體到心靈,他們的未來有無限種可能。
帶去和教學設備一樣先進的思想,帶給孩子們一片家鄉之外的廣闊天空,用心把每堂課上好,才是最樸素的“硬道理”。當我們離開了城市、離開了社會賦予的標簽、離開了原本熟悉的工作和生活,就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師,才會發現我是誰,我的價值是什么。
支教,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
每一個夢想 都值得灌溉
隆冬時節,大山深處的江口小學寒風凜冽,純正的英文口語從六年級的教室里緩緩傳來,聽說,這所學校來了兩位外籍支教志愿者——Ameco的德籍員工Anno和Martin。為了上好一堂課,他們多方了解扶貧地區及學校的情況;為了孩子們能夠融入課堂,他們精心準備了教學用具;為了短時間內讓孩子們喜愛英語、了解世界,他們絞盡腦汁設計課件。課堂上,德國文化、英語單詞、格林童話一點點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們的距離,拉近了德國與中國的距離,也拉近了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孩子們被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深深吸引,也對大山外面的世界多了一份真實的感悟。這一天,“中航藍天課堂”有了國際范兒。
學習急救知識 關鍵時刻派用場
大洋彼岸,嶄新的A350在晨光中劃過天際,中航集團與空客公司攜手,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和扶貧工作合作項目落地生根,將幫扶活動真正帶出了國門。來自昭平縣和蘇尼特右旗建檔立卡貧困戶的12名優秀青少年代表、3名優秀教師代表和2名烏蘭牧騎隊員代表伴著初心起航,飛往了地球的另一端——法國圖盧茲。空客園區飛機總裝線、空客博物館、3D空間探索課、基金會交流表演……短短幾日,文化交流的種子已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也在志愿者之間傳遞。萬米高空,從飛機空氣動力學、航空燃油的化學成分到三塊耳骨的結構,飛行總隊的機長為同學們開設了一節空中課堂。這堂課,傳遞著國航的青春大愛、詮釋著國航的責任擔當,也伴著孩子們的夢想著陸。這一天,“中航藍天課堂”有了新高度。
卡耐基曾說過:多數人都擁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機會,都有可能做到未曾夢想的事情。如他們,亦如我們。
支教,讓我們放眼看見世界和原本的自己。
每一份耕耘 都有所收獲
支教的路,漫長而艱辛,是奉獻之路,更是成長之路;教書育人,傳道受業解惑,是“送教育”,更是“受教育”。志愿者們,在短暫的教學經歷中,也在和孩子們共同成長。當問到以后若有機會是否還會去支教,大多數人都毫不猶豫的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愛,需要傳遞,更需要延續。
你們的名字,我們的未來
如果不是支教,我們難以想象人均年收入不足900元的生活是什么樣子;如果不是支教,我們不能體會扶貧的道路有多么泥濘;如果不是支教,我們不會知道大城市與小鄉村的教學差異是如此巨大。在中航集團開展志愿支教這兩年里,我們聽過家境貧寒卻堅持求學的故事,也聽過春天采茶、夏天放牧貼補家用的故事,更親眼見過小小年紀放學回家還要洗衣做飯、照顧弟妹的場景。我們體會過用整整一天備一節40分鐘課程的苦苦揣摩,也享受到孩子們悄悄遞來小紙條上的那一句老師辛苦了;我們體會過舟車勞頓往返20多小時只為那2小時課程的用心良苦,也看見過學生們心中那份愛與希望被點燃的光芒。
不論是大道理,還是小確幸,不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際,支教都讓我們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也讓我們對歷史使命、對社會責任、對理想信念有了新的感悟。
支教,教育別人,更多的是教育自己。
后記: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中航藍天課堂”青年志愿者進行支教活動的照片在國有企業建設板塊展出,希望我們的辛苦付出能有更多的人看到并參與進來,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2019年,“中航藍天課堂”將繼續作為集團定點扶貧工作“8+2”項目的重要內容,中航集團團委會以青年培育為出發點,大力開展志愿扶貧服務活動,在做好常態化支教和短期支教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形式的志愿支教模式,切實推進志愿扶貧工作,引領和帶動更多有才能、有熱情、有志向的中航青年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青年員工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突擊隊作用,用責任與擔當詮釋青春大愛。
中航藍天課堂,我們明年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南航:大連分公司年承運旅客量首次突破500萬人次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