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空港:八方來客機場邂逅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攝影與書畫、游牧民族服飾藝術、草原四季景觀、英雄雕塑……今年8月,一場生動鮮活的草原文化展在呼和浩特機場航站樓展出,吸引八方賓客駐足觀賞。
旅客在文化展覽前觀看
在航站樓文化建設過程中,機場邀請專業機構定期提供甄選后的藝術作品。在每一次的展出前,我們都會與作者溝通交流,對展出時間、空間和效果反復斟酌,最終定稿。
夾層書畫攝影展
連廊民族服飾藝術展
呼和浩特機場是國家一類口岸機場和國際機場。這里,平均每天都要進出27000多名旅客,是對外展示內蒙古形象的重要窗口。呼和浩特機場廣泛收集來自民間、藝術院校與協會的文化作品,向區內外旅客提供精彩的草原文化視覺體驗。讓機場候機樓真正成為“文化公共空間”。
20世紀80年代開始,呼和浩特機場就開始以具有民族文化氣息的圖案裝點航站樓,凸顯民族風情。有些,至今仍在沿用、保留,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
舊航站樓文化景觀
2007年,在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呼和浩特機場新航站樓建成使用。擴建后的航站樓在設計上,更加凸現了地域特色。彩虹般的弧形主拱與延綿的蒙古包型屋頂相映成趣,白色的高架橋如潔白的哈達飄逸在樓前,蒙元文化與現代氣息在這里實現了完美的融合。
近年來,自治區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乘坐飛機,來場想走就走的遠行已不再是老百姓的奢望。在內蒙古民航人的辛勤努力下,呼和浩特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已經從2008年突破200萬發展到了2017年突破1000萬。航站樓作為窗口服務單位,能否創新公共文化空間,給旅客提供更加愉悅的精神感受,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擺在了面前。
我們想到了把文化建設與保障設施有機統一起來,做到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2016年,呼和浩特機場公司開始設置樓內文化景觀;2017年,確定了建設文化航站樓的目標;2018年,開始系統化推進航站樓文化建設。經過三年努力,如今,航站樓文化建設不僅成為了呼和浩特機場高質量服務的一大亮點,也成為了自治區對外展現草原文化的重要窗口。
從舊候機樓到新候機樓;從連廊到登機口;從候機區到行李轉盤;甚至是旅客休息的座椅,展示體裁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如今,在呼和浩特機場的航站樓里,處處可見體現草原文化的亮麗風景。旅客在航站樓內的任何位置,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氛圍。
9號登機口附近草原上蒙古包原生態呈現
12號登機口對面文化展墻上蒙文書法和民族攝影展
8號登機口附近以胡楊林為背景圖案的長條形旅客座椅和各種形式的藝術座椅
國際候機區和遠機位候機區的雕塑
行李轉盤上設置的草原四季景觀
新舊航站樓連廊的水景景觀
旅途中,在呼和浩特機場逗留時,看一看攝影、書法、雕塑藝術展,已經成為不少旅客的選擇。一進入航站樓,他們便自然地會去看看展覽,或是從上次的展覽中見出了新意,或是從新布展的作品里看到了生機……航站樓的創新文化建設正在讓呼和浩特機場成為一處展示民族文化的亮麗風景線。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浙江已擁有三個千萬級機場,機場群雄姿初現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