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的飛機設計,扎眼啊
評價一架飛機的好壞,往往先從其外形開始,而且很多引用馬塞爾達索的話“一架好看的飛機就是架好飛機”,仔細研究一下也確實如此。在航空史上不僅僅有中規中矩的設計方案,也有一些古怪的設計,其實并不是特意的去吸引誰的眼球,而是對飛機發展探索的一部分。有的是為垂直起降技術做的前沿探索,有的是為了飛的更高,重新設計的氣動外形布局,有的是進行前沿技術的驗證等等,最終能應用到我們實際生活中的其實并不多,但某些經過這些古怪設計飛機驗證的技術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得到應用。我們不妨來回顧下這些有著古怪外形的飛機。
思提帕-卡普羅尼 (意大利)
思提帕-卡普羅尼
神似的瑞典空軍的薩伯29
這款驗證類飛機設計之初是準備裝備意大利空軍。在1932年由魯吉思提帕設計,卡普羅尼制造的,所以人稱思提帕-卡普羅尼。飛機整個機身外形設計的像個圓筒,發動機和螺旋槳與圓形機身緊密結合在一起,整個機身就像一個排風扇。但是意大利空軍對這個設計毫無興趣。但作為驗證機,這款飛機是的設計是發展噴氣推進系統重要的實驗環節,所以它的作用可不容小覷。
卡普羅尼Ca.60 Transaereo(意大利)
準備進行測試飛行
根據原型復制的模型
意大利在二戰前也是西方國家重要的航空大國,一些新穎的設計也是層出不窮。這款飛機是個原型驗證機,是準備用于搭載100名乘客的水上客機。它的外形有9個機翼,分成三層,裝有八臺發動機,由意大利航空先驅喬瓦尼-卡普羅尼設計并制造。1921年在馬基爾諾湖進行了驗證飛行,首航時間大約在同年2月或是3月,同年3月4日進行了第二次飛行,在起飛后沒多久就墜毀在湖上。雖然經過修復,但后來又發生了事故造成了永久損傷,不能再使用了,當卡普羅尼準備再制造一架飛機時,整個項目的費用嚴重超支,不得不放棄。飛機上的部分零件現在分別陳列在卡普羅尼航空博物館和佛蘭迪亞航空博物館供參觀,也算是這款造型奇異飛機的歸宿吧。
現在世界上每3秒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毫不奇怪,在過去的110多年里,各種各樣的飛機設計層出不窮,現在就系緊安全帶,領略一下曾經出現在天空中的21種最怪異呆萌的飛機:
如果讀者看到這款XB35是不是就想到了B-2戰略轟炸機,B-2是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推出的飛翼式戰略轟炸機,目前是美空軍執行全球戰略打擊的重要力量。諾斯洛普對飛翼式設計情有獨鐘,除了P-36 夜間戰斗機是常規布局的經典之作以外,他的設計大多以飛翼的氣動外形有關,是飛翼式飛機最為忠實的推廣者。雖然在二戰后期及冷戰時期飛翼式外形的飛機真正用于實戰的并不多,可以說鳳毛菱角,主要應該在于材料和使用成本上的阻礙。這款XB35本身也是驗證飛機,X在美軍中常常賦予驗證飛機,也就是還沒有正式賦予型號。這款飛機只生產了原型機和預生產型,然后就不再生產了,后來這些技術應用到了YB-49戰略轟炸機上。
Vought V-173(美國)
Vought V-173
Vought V-173
該型飛機綽號“飛行煎餅”,是美國海軍的實驗性飛機, 作為Vought XF5U“飛行海盜”項目的一部分在1942年研制。V-173和XF5U的特點是整個機翼融為一體,看著就像一張攤開的大餅。兩臺活塞螺旋槳發動機驅動著這張“大餅”在空中飛行。由于是為美國海軍進行驗證飛行,可以看到起落架非常高,估計飛行員需要長梯子才能進入座艙。垂尾采用雙垂尾,飛行員座艙位于飛機中縫處,座艙高度不高,照樣會影響飛行員的視野,而且螺旋槳槳葉尺寸偏大,上艦使用會增加使用面積,所以也許這款飛機只是驗證飛行的一個原因吧。但它從另一方面也驗證了融合機身對于整個飛行性能的影響。
洛克希德XFV“鮭魚”(美國)
洛克希德XFV“鮭魚”
洛克希德XFY-1和康維爾XFV-1“高蹺彈簧”是50年代應美國海軍的要求研制的。海軍想尋求一種能在軍艦的小甲板上垂直起降的戰斗機以保護艦隊。這些飛機的共同點就是有十字形的尾翼,尾翼尖端有機輪,可以使飛機“站立”起飛以便利用狹小的軍艦甲板。就實戰來講確實沒有太多意義,飛行員只能倒著坐在座艙內等待命令,要出艙還要費一番工夫,而且降落的時候還不能以目視進行著艦,只能背對著甲板降落,所以這款飛機只是進行了簡單的測試并沒有實際應用,但它的設計為以后的垂直起降飛機的技術驗證進行的初步驗證,沒有這些垂直飛行的驗證就不可能有日后的鷂式戰斗機和偏轉發動機的出現。
里海怪物(前蘇聯)
里海怪物
里海怪物,原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利用翼地效應設計的地效飛行器。蘇聯早于1923年已開始研究翼地效應。同年,尤里耶夫展開有關研究。1935年,蘇聯的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亦開始有關研究。二次大戰后,各國紛紛加入研究,但都只是三分鐘熱度,只有蘇聯堅持下來。當時蘇聯有兩間設計局研制地效飛行器,分別是別里也夫飛機設計局和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前者主要研發水上飛機,后者則制造船只。
里海怪物
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的地效飛行器主要是軍事用途。它可以用來發射導彈、反潛和突擊登陸。1963年,設計局的伏爾加工廠應海軍要求,開始建造地效飛行器。1966年,飛行器首飛成功,體積亦不斷擴大。西方國家到了80年代初,才透過偵察衛星發現這種飛行器。由于飛行器非常大型,且又在里海航行,所以綽號是里海怪物。
里海怪物經歷過兩次失事,一次是1969年,另一次在1980年。第一次因海面大霧,飛行員無法分辨地平線,導致大浪拍打機身,最終失事。第二次的事故原因是飛行員操作失誤。但它為后續的一系列地效飛行器研發,提供了大量的寶貴數據。
此艦總共建造2艘,但第二艘并未完工。
X-29前掠翼驗證機(美國)
X-29前掠翼驗證機
X-29前掠翼驗證機
由格魯曼公司1984年開始設計的驗證前掠翼飛機,分別制造了兩架原型機,一架供NASA進行飛行試驗,另一架交給美國空軍進行空氣動力的研究工作。這款前掠翼式由于空氣動力產生了不穩定狀態,需要由計算機控制的線控飛行系統進行糾正,可以說為日后的線控飛行操作系統打下了驗證基礎。同時在該驗證機上還進行了復合材料應用的實驗。所以這款前掠翼飛機具有重要的科學實驗價值,前蘇聯蘇霍伊飛機公司也有一架前掠翼重型戰斗機進行了驗證飛行,目前處于停滯狀態。
空客A300-600ST(超級運輸機)
空客A300-600ST(超級運輸機)
空客A300-600ST(超級運輸機)
空客A300-600ST(超級運輸機)或稱白鯨是標準A300-600寬體客機的一個修改版本,用于裝載飛機部件或超大貨物。它最初的正式名稱是超級運輸機,然后白鯨的名稱流行起來并成為官方稱呼。
魯坦空天飛行器
魯坦空天飛行器
伯特·魯坦是世界民間航天領域的開拓者,他率領的團隊制造出人類第一艘由民間制造的載人航天器-太空船1號于2004年飛上天空。是美國一位航空工程師。16歲就學習了飛行,1965年在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獲航空航天工程學士學位。1965年至1972年在美國空軍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工作。1972年至1974年在堪薩斯州的貝德飛機公司擔任測試中心主任。1974年在加利福尼亞州成立了自己的魯坦飛機廠,接連推出一系列供家庭組裝的小型飛機。1982年4月,他又創立了縮尺復合材料公司,成為世界上主要的設計制造原型機的機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俄羅斯花超100億盧布打造新客機 可乘坐400人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