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航特種車輛培訓學院:樹特車駕駛人才 為民航保駕護航
眾所周知,飛機的進出港離不開牽引車、客梯車等地面特種車輛的保障,我們每年會發生很多地面保障車輛與航空器剮蹭的不安全事件,怎樣杜絕這類不安全事件,關鍵還是看人的因素。為了打造一支訓練有素、操作規范的特車駕駛員隊伍,樹立一批技能精湛、素質優秀的新型人才,為航班運輸保駕護航,近年來,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地面服務分公司(以下簡稱“地服分公司”)一直在不斷探索。
校企合作 開啟教學新途徑
2015年11月6日,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和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校企聯合,成立了內蒙古民航特種車輛培訓學院(以下簡稱“特車學院”)。學校與企業的有機合作,開啟了辦學的新途徑,融合雙方優勢,創新辦學機制,從學校理論教育到崗位實際操作“一站式”人才培養。特車學院的辦學宗旨就是培養優秀的民航特種車輛駕駛員和特種車輛設備維修人才,保證民航運輸安全,為民航建設輸送源源不斷的特車駕駛人才資源。
特車學院是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二級學院,由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和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共同管理,實施全日制的普通高等職業教育。特車學院設立了院委會,有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委員4名。主任和副主任由一位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和一位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副總經理輪流擔任。
特車學院有兩個校區,分別是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區與呼和浩特分院。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區坐落于赤峰市,成立于1974年,是全國交通類職業教育示范院校,學院開設33個專業,涉及汽車、航空、鐵路、公路、建筑、地質、機械、管理等多個專業領域。呼和浩特分院設在地服分公司,地服分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專業的航空地面服務代理公司,目前代理國內外航空公司77家,承擔著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近80%的航空地面保障任務。
圖: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區
圖:呼和浩特分院實訓場地
管理教學 探索“2+1”新模式
特車學院的教學內容包含新學生教學,新員工的上崗培訓和在職員工的復訓和增駕培訓。
新學生學制三年,采取理論加實操的“2+1”模式,前兩年在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區進行大學通識教育、機械原理、車輛構造等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同時考取駕駛證B本。第三年在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實操場地進行實操學習。實操內容一方面包含機坪運行規則、跑道防止入侵管理、FOD管理等民航相關管理知識;另一方面是在實訓場地進行現場教學。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手把手”實操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扎實打牢學生的理論基礎,同時學生能夠快速掌握特種車輛實操技能。
圖:理論和實操教學
圖:在職駕駛員復訓
特車學院目前共有10名實踐指導教師,均具有多年的駕駛和培訓指導經驗,其中有高級技師1人,二級技師1人,三級技師2人。學院在春秋兩季定期開展理論教師和實操教師互訓,兩地校區老師交叉換位學習,使“2+1”教學模式有機結合,無縫鏈接,讓學生課程達到平穩過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教學之本,學院理論和實操教師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經過反復研究試講,開發了適合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的專業課教材,制作了標準化教學課件,為學生制定了詳細的課程安排。此外,學院還開發了民航領域首個民航特種車輛操作教學視頻教材,視頻教材從2016年初開始錄制,已完成客梯車、牽引車、傳送帶車等8種車型,涵蓋車輛構造、對接和撤離操作方法、應急處理、作業風險分析等內容。視頻教材降低了特種車輛實操培訓難度,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操作要領,提升培訓時效。
在教學車輛設備方面,地面服務分公司為學院提供飛機牽引車、客梯車、除冰車、行李牽引車等13種車型的車輛設備支持。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李冬涼創新工作室”為學院提供技術和設備支撐。“李冬涼創新工作室”是全國民航級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冬涼、“全國技術能手”李曉偉、民航“金牌員工”孫凌波等多名技術人員,工作室先后研發制作了兩臺可移動模擬航空器,可實現牽引車、客梯車、平臺車、傳送帶車等多種車型訓練,取得了多項專利技術。2018年與江蘇航騰科技公司合作,制作了第三臺仿真大小的可移動模擬器,實現了專利技術的成果轉化。第三臺模擬器外形設計接近于實際飛機,目前已完成架構搭建和各項功能調試,正在進行最后噴涂工序,即將投入使用。模擬器可實現機身整體升降高度,自動開關艙門等功能,滿足更多類型車輛的對接訓練。模擬器的仿真度高,使用可移動航空模擬器進行對接訓練,能夠讓學生全面了解對接過程中的風險點,前置危險意識,避免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出現差錯。此外還有機坪模擬教學沙盤,幫助學生直觀的了解機坪運行規則等知識。
位于赤峰市的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區擁有約14萬平米的車輛教學考試場地,學院教學樓、圖書館干凈明亮、運動場整潔寬闊,資源配置完善。呼和浩特分院擁有約7000平米的實操教學場地,目前呼和浩特分院在建上下兩層共計4800余平米的教學場所和車庫,預計11月底竣工,后續完善教室、讀書室、宿舍、車庫等區域功能并投入使用。
培育人才 不斷取得新成果
特車學院在2016年取得自治區教育廳正式批復專業招考計劃后,正式面向當年高中應屆畢業生招收了第一批18名民航特種車輛維修專業學生;2017年招收了20名學生;2018年招收了14名學生。2016年到2017年,學院從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4和2015級汽車、機械等專業中選拔了18名優秀學生進行特車駕駛實操教學,目前學生已圓滿畢業并順利走上機場特車駕駛崗位。
學院承接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成員機場特種車輛駕駛員的上崗培訓,在崗駕駛員的復訓和增駕培訓。期間共完成地服分公司內部駕駛員及扎蘭屯、烏蘭浩特、烏蘭察布等支線機場駕駛員上崗培訓和在崗復訓共計350人次,增駕培訓110余人。
過去的幾年,在全國民航、自治區工會、首都機場各級組織的航空器地面設備操作大賽中,經特車學院培訓過的楊建軍、石斌等多名駕駛員以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駕駛技術獲得了“技術能手”、“金牌員工”等多項榮譽稱號。
圖:駕駛員在航空器地面設備操作大賽閉幕式上領獎
迎難直上 勇擔民航建設新使命
目前,社會招聘的駕駛員普遍年齡偏大、學歷偏低,難以適應企業發展需要,而民航業快速發展,機場特種車輛保障人才需求量增大,特種車輛駕駛員和特種車輛設備維修人才緊缺現象凸顯。具有年輕化、有知識、強技能,并且掌握民航特車駕駛技術和機坪運行規則的人才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快捷就業通道。
特車學院創新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整合教育資源和行業資源,形成整體優勢,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形成讓學生從學習到就業上崗,一站式人才培養。實現技能人才培養、技術研發、人力資源開發培訓等成果共享,互利共贏。
未來,特車學院將繼續做好校企合作辦學,努力培養更多適合民航特種車駕駛崗位的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能的特種車輛駕駛員;持續加大在職駕駛員的培訓力度,增強其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逐步制定行業標準,推動建立師資力量優秀、設施設備完善、管理規范科學的民航特車培訓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是時代之需、社會之需、企業之需。內蒙古民航特種車輛培訓學院將勇擔使命,致力培育優秀民航特車人才,服務國家建設,助力民航發展,為莘莘學子,為企業員工,筑夢起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瑞麗航空:情報引領執勤 瑞麗護航平安
- 下一篇:返回列表